国军少将送来“四本字典”,救下8.6万红军,主席:一定要找到他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9 22:00 3

摘要:一九三四年的深秋,十月七日这一天,在江西瑞金沙洲坝的中共中央驻地,一位衣衫褴褛、浑身泥污的乞丐步履蹒跚,最终不慎跌倒在地。

一九三四年的深秋,十月七日这一天,在江西瑞金沙洲坝的中共中央驻地,一位衣衫褴褛、浑身泥污的乞丐步履蹒跚,最终不慎跌倒在地。

“老乡,老乡,你醒醒啊!”

“周恩来,我想见周恩来!”只听乞丐说道

当这个乞丐被带进周恩来的办公室时,他从口袋里拿出了“四本字典”,这让周恩来大为震惊,因为这四本字典后来挽救了八万六千名红军战士的生命!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四部字典的送来者,就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国军少将莫雄。

新中国建立以后,莫雄失踪,毛泽东曾对叶剑英说:“务必把他找出来!”

莫雄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以国民党的身份将“四本字典”送给周恩来?毛主席最后找到了莫雄没有?

国民党元老

莫雄一八九一年生于广东英德,他从军队讲武堂毕业,后来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由孙中山创立。回顾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

他从小就是一个穷小子,从小就在社会上挣扎,他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之后,他跟随孙中山参加广东新军,并在战争中建立了自己的功勋。

一九二二年六月,陈炯明的军队哗变,孙中山失去了他仅有的一支革命力量-粤军。

在那个时期,莫雄担任了广西驻军的中校营长,同时还肩负着梧州的守备任务。

面对陈炯明的各种诱惑,他始终不为所动,坚守着自己的职业操守。

他秘密派遣部下连长张域前往广州永丰船,

以表对孙中山的忠诚,并请求孙派遣重要人物前往梧州,与滇、桂两军及残存的广东军队联系,并发起并组织一支联合军队,东征陈。

孙先生按照他的计划,先后派遣了副官张猛和警卫团的薛岳等人到梧州。有了莫雄的帮忙与联系,

十二月,滇粤桂“白马会盟”顺利召开,莫雄为前敌指挥官,率领一支四万人的义师,沿着西江顺流而下。

在广州的激战之中,西路联军成功击败了陈炯明,这一胜利为孙中山建立其第三个革命政权在羊城奠定了坚实基础,贡献重大。

莫雄因立下大功,被孙先生任命为粤军的少旅长,那一年,他31岁。自此,莫雄作为一名功勋卓著的军人,进入了国民党的政坛。

第一次东征反陈炯明起义时,许多中国共产党的成员都参加了莫雄的军队,莫雄对他们的勇敢无畏的精神,还有那股豪迈豪迈的气概,都深深地佩服。

那是1923年的春季,孙中山先生再次踏上了广州的土地,他决心重振旗鼓,重新启用往日的大帅府,以此作为新的起点。

他以满腔热忱投身于「新三民主义」的传播事业,同时坚定不移地落实「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准则。

在此期间,他首次与国民党携手合作,亲自选定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一职。

莫雄对蒋介石的第一印象还很好,以致于对粤军大多数人的反对蒋的言论与态度都不以为然。

他以为蒋虽是江浙人,又在上海做了流氓,但他知耻而后勇,并去日本的士官学校进修。

蒋总是恭恭敬敬地站在孙的身边,在行军的过程中,他常常掀开帘子,坐在轿子里,专心地阅读着自己的革命事业。

莫雄与蒋介石走得很近,惹得粤军部分将领大为不快。

有一天,粤军总司令许崇智想要任命蒋介石为粤军东征的右翼统帅,那么,张民达就必须退位了。

许崇智深知张与蒋之间的矛盾,于是让莫雄出面做说客。

张闻言怒道:“叫我去指挥他,我都不愿意。不分胜负,我是不会听从他的命令的!”

蒋介石听了莫雄的转达后,深知许崇智率领的粤军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蒋介石对孙先生,对许崇智,都是一口一个“许总司令”,一口一个“请许总司令吩咐。”

正是此位人士,借助廖仲恺遇刺的事件,向当局推荐莫雄担任粤军第十一师的领导职务,同时指示他务必将杨锦龙和梁士峰这两位粤军内部人物彻底铲除。

不料,当莫雄率领的粤十一团遭到黄埔军团的围攻时,蒋介石假借许总司令的命令,宣称莫雄是“反动势力”,并要求其投降。

谁也不知道许总司令是被蒋介石囚禁起来的,他愤怒之下,只得领命而去。莫雄与许崇智在上海见面,才知道了蒋介石篡夺粤军大权之事。

许问他,为何不带兵“救驾”回广州?原来许得知蒋要政变后,立即派出密使传书,命莫雄返回广州,除蒋,不幸遭杀害。

莫雄听了这番话,悲痛欲绝,从那以后,他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为粤军报仇上,并在张发奎的领导下,参与了两场反对蒋介石的斗争。莫雄自然参与了“广州起义”的镇压工作。

他那时并不知道,他所率领的“新兵团”已经占据了观音山的位置,和起义军进行了作战。

情报

一九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正处在一个低潮期。在全国,超过95%的秘密组织都遭到了破坏,损失惨重的数万名红军战士,不得不退守深山,继续战斗。

但是,上海地下党在周恩来的带领下,仍然坚持了下来。在中共上海秘密组织“特科”中,莫雄就是其中之一。

在党内的熏陶下,莫雄对孙先生所倡导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他相信,即使新三民主义无法达成,民生主义也是好的。

更重要的,是要坚决地打倒蒋介石,对此,莫雄是非常赞同的。

莫雄又提出要参加党的请求,李克农又托严希纯同志传达党中央的意思:您是革命的前辈,孙中山的忠实信仰者,您要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当然欢迎。

但是,组织上考虑到您是国民党中资历很老的一位,交游广阔,为了我们的工作,还是不要参加比较好。

在我们的党内,难得有这样一位同志,一位朋友,他虽然不是一名党员,但他却是心系我党。

将来还有许多机会,你虽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但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也请你帮忙解决一些问题;只要你觉得是有利于党的,你就尽力干吧。

莫雄将中共的回答视为他向党许下的诺言,并且终生为之而努力。

一九三四年初,蒋介石在赣北设立「剿共司令部」及「行政公署」,经友人举荐,莫雄担任保安司令及四行署委员。

一旦接到指令,莫雄没有丝毫拖延,立刻踏上前往上海的旅程,确保了项与年、刘哑佛等诸位同志及时得知了这一关键信息。

莫雄性格豪爽,径直将蒋介石的任命状置于桌面,随后向刘哑佛轻松地开口:

“委员长想让我去赣北‘围剿’共产党,我这一举动,无疑是给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各位,信得过我,就派几个同志协助我行事!”

莫雄一说完,刘哑佛便一把抓住莫雄,十分信赖地道:“这一次,我先来,项与年,还有卢志英他们,肯定都要来!”

为了以防万一,蒋介石又让谢也夫去盯着莫雄。

谢也夫忠于蒋介石,根本就不相信刘哑佛,项与年,莫雄派来的人,他在工作上多次试探。

谢也夫曾经残忍地折磨过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并让莫雄和项与年等人到隔壁的审讯室里打牌。

那边是一个女人的哭声,那边是一群打牌的人,谢也夫在旁边看着,却什么都看不出来。

后来,刘哑佛为使莫雄取信于蒋介石,故意与地方苏维埃政府合作“演”了几场戏,与莫雄连战数场,把共产党“仓皇败退”的场面弄得一片混乱。

莫雄分管的第4战区“捷报频传”,蒋介石喜出望外,给全军发了电报,对他大加赞赏,莫雄自然也深得蒋介石的信赖与器重。

1934年,一个衣衫褴褛、臭气熏天的乞丐闯入了红军苏区,当他看见中国共产党的人时,他哭了,并把自己背着的满是泥土的袋子交给了他们。

“这是莫雄给我的消息。”乞丐拿起一杯水,咕咚咕咚地喝了一大口。

周恩来知道是莫雄派来的人,赶紧迎了上来,他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叫花子,见他缺了四个门牙,衣衫褴褛,眼圈通红,对着那名叫化子说道:

“你……你是怎么知道我在这儿的?”周恩来一边说,一边紧紧地抓住那乞丐的一只手,仔细地端详着他的脸色。

周总理仔细观察了一会儿,终于认出了来人是项与年。

周恩来还没有来得及和他叙旧,项与年就兴奋地说道:“莫雄已经对红军的情况做了详细的分析,如果我们继续拖延下去,敌人会把我们团团围住,到时候,我们就是砧板上的肉了。”

这句话一说出来,周围的红军战士都变色了,急忙把项与年叫进房去,里面装着蒋介石的“铁桶围剿”计划。

周恩来与中央军委取得联系,紧急报告形势,最后以少打多,成功地率领红军主力突围,拯救了10多万红军。

后来,蒋介石率领国民党主力部队,向红军苏区发起猛攻,由于莫雄的及时指挥,红军很快就冲破了蒋介石的铁墙,展开了反攻。

莫雄在一九三○年被蒋介石革职后,一直在上海无所事事,便与周恩来暗中接触。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前粤军中的一名士兵刘哑佛,在刘哑佛的率领下,莫雄对救国的热忱又重新燃起。

在上海,他和项与年、卢志英等中共党员取得了联系,又经他们介绍,与“特科”的周恩来相识。

莫雄一见到周恩来,就斩钉截铁地说道:“现在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与孙中山的宗旨背道而驰,如果把中国交给他,那将是一场灾难。

接着,他提出了自己早就考虑过的问题,那就是入党。

周恩来听了他的意见,犹豫了一下,说道:“现在我们急需你做情报工作,但是,如此你只可以是党外人员,否则的话,会给你带来灾难的。”

莫雄一听党用得着自己,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周恩来的请求。从那时起,他作为一名国民党少将,把搜集到的资料交给共产党。

恩人

一九三五年,莫雄被调往毕节,其间,他巧妙地用计谋拖住了63师的师长陈光中,使不少受伤的红军和游击队顺利撤离。

一九三六年二月,贺龙率领一万多名红军来到毕节,莫雄刻意避开,这才让这支数万人的军队,在毕节休整了大半个月。

蒋介石知道后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将莫雄抓起来,并以“通共”的罪名把他押进南京大牢。

中共获悉后十分重视,立即进行救援。

莫雄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并不高,但在政界的威望却很高,很多人都称呼他为莫大哥。

于是不久张发奎与陈诚等高官到蒋介石面前说情,蒋终于把他释放了。

从那以后,莫雄因为涉嫌“通共”,在国民党中的地位逐步下降,但是,他却是尽心尽力地为共产党效力。

抗日战争中,莫雄任二十三区的游击司令,不但对日本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还在司令部中安排了大批的共产党员。

当时的参谋长,就是古大存这个共产党员,可以说,整个司令部都是由共产党来掌控的。

一九三八年,他还特别印制了三千本《论持久战》,还千方百计地把一千多名中共党员和以前被俘的人都放了出来。

在这段时间之中,莫雄都尽心尽力的支持着共产党,并且积极的抵抗着敌人,受到了许多人的爱戴。

解放战争的时候,莫雄也没有得到太大的重视,只是一个少将而已。

此时,他又被人告发“通共”,虽然处境很艰难,却还在尽力为共党出力。

于是,蒋介石在一九四九年十月就开始策划刺杀他。

莫雄也知道了这件事情,所以就跑到了香港,想要寻求庇护。

广州在一九四九年解放。莫雄本来是躲在香港的,不料一回广州就被查了,因为他是国民党的人。那时候正在进行土地改革,很多曾经效忠于国民党的将领都被清理掉了,莫雄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消息传到了乡下,群情激愤,要求公审“国民党残余”。可是,正当莫雄要被判死刑的时候,毛主席却下了命令。

当知道莫雄是谁的时候,他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说这就是红军的救命恩人。毛主席认为,莫雄的贡献绝不只是“顺手帮忙”那么简单,这是一种真挚的友情。

所以毛主席才会亲自下达命令,让所有人都取消对莫雄的指责,同时也表示,一定要好好保护莫雄,不能让他这个老友受到任何的尊敬。

莫雄返回广州,进入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工作。虽然他的职位不算高,但是他的内心是感激共产党的。这个历经坎坷的前国民党将军,现在在共产党的统治下受到很好的照顾。

事隔数十年,莫雄早已不在历史长河中,但是他对红军的忠诚,却永远留在了那个年代。

假如没有莫雄,红军的长征很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虽然他的身份很矛盾,但他的决定却是如此的坚决。他是“民族大恩人”,是一位在历史长河中难以抹去的人物。

红军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除了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外,还有莫雄等人“暗中扶持”的功劳。毛主席曾经说过:“这就是我们红军的英雄。”

再后来,莫雄成为了北江安委员会的主任,对北江的发展也是一份力。后来,中央又给他安排了一次见面的机会,那就是项与年,这让他对莫雄的感情,有了更多的了解。

直到一九八○年,莫雄以89岁的高龄死于北京。

今天的国家之所以繁荣昌盛,就是因为有了这些隐藏在他们身后的英雄,他们不惧困难,不怕邪恶,敢于战斗,

虽然希望渺茫,但为了国家的未来,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

来源:历史学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