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防70年,跨越世纪的健康保卫战!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9 22:25 3

摘要:2025年4月,我们站在两个重要的时间坐标点上: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号召70周年、我国报告首例血吸虫病120周年。

血防70年:

从“瘟神”肆虐到健康守护的

世纪之战

2025年4月,我们站在两个重要的时间坐标点上: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号召70周年、我国报告首例血吸虫病120周年。

这场跨越世纪的健康保卫战,不仅见证着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更揭示着人类与寄生虫博弈的深层逻辑。本文将回顾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治历史。

一、历史的血色印记

1972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尸体内发现血吸虫卵,将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史向前推至2100年前。古籍中的“蛊胀”“水蛊”等记载,正是血吸虫病导致腹水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50年代,多地因血吸虫病出现“无人村”“寡妇村”等惨状,感染者或丧失劳动能力,或腹水严重,儿童感染还会导致侏儒症。

1955年,毛主席发出号召,全国迅速开展灭螺治病行动。通过大规模查病、灭螺、改水改厕等综合举措,血吸虫病流行范围逐步缩小。

二、寄生虫的生存密码

血吸虫的生命周期堪称生物进化的“完美设计”:成虫每天产卵约3000枚,虫卵入水孵化成毛蚴,钻入钉螺体内经母胞蚴、子胞蚴阶段,最终释放出约10万条尾蚴。尾蚴在20~25℃水体中极为活跃,10秒内就能穿透皮肤,并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逃避免疫系统“追杀”,在宿主体内可存活20年。

插图:韦诤

专业知识图片来源:国家疾控中心寄研所

三、防治策略的三次革命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经历了三次战略升级:

生态围剿战(1950-1980年):通过土埋灭螺、沟渠硬化等方式,消灭钉螺孳生地。

化学歼灭战(1990-2010年):吡喹酮药物的广泛应用,使急性感染率下降90%。

精准防控战(2010年至今):建立钉螺智能监测系统,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监测螺情。

四、全民防护的立体防线

1.个体防护

01.避免接触4~11月长江中下游警示水域。

02.涉水作业应穿戴胶靴+防护手套,涂抹防蚴灵(有效时长达4小时)。

图片来源:千库网

03.接触疫水后立即用肥皂水冲洗,出现皮疹、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公共卫生

01.发现疑似钉螺,应拍照记录位置,联系当地疾控中心。

02.推广“以机代牛”,建设无害化厕所。

03.在汛期期间,应加强饮用水水质监测,饮用水应煮沸1分钟以上。

图片来源:千库网

3.治疗进展

吡喹酮作为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治愈率超95%。

血吸虫病防治的70年

是科学战胜愚昧

制度保障健康的历程

如今我们享受生活的安宁

背后是众多科研人员

医护工作者和基层干部的

不懈努力

让我们传承“送瘟神”精神

共同迈向无血吸虫病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毕红,黄棋,黄岩,等.家畜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及综合防治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3,25(06):117-125.

2.朱泽林,郝瑜琬,田添,等.不忘初心送瘟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血吸虫病防治历程[J].疾病监测,2021,36(11):1124-1128.

3.吕山,吕超,李银龙,等.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策略与措施专家共识[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21,33(01):10-14.

4.许静,胡薇,杨坤,等.“十四五”期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及研究方向[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21,33(01):1-6.

【郑重提示:本文文内部分图片来自版权图库,二次转载请确认版权或更换删除。】

《广西疾控健康科普大讲堂》——

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供稿 | 寄生虫病防制所

撰稿 | 卢天明 唐雯茜 孟军

插画 | 韦诤

文编 | 龙玉婷

美编 | 龙玉婷

一校 | 许雁 龙玉婷 黄美婵

二校 | 严桐桐

三校 | 余宗蓉 李萌

审核 | 黄波

艾滋病治疗门诊:0771-2518326

以上电话接听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业务:我中心暂停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需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人员请到南宁市相关体检办理点进行体检。

疫苗接种地点:金洲路18号(琅西门诊)

疫苗接种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1:30,下午15:00-17:30;周六、周日:上午8:30-11:30。

来源:广西疾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