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长生存|聚焦2025 ELCC焦点议题,肺癌少见靶点前沿研讨会盛大召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9 23:02 1

摘要:近年来,以ALK融合为代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少见靶点的诊疗发展迅猛,成为各大学术会议中的热点议题。2025年3月26日~29日,欧洲肺癌大会(ELCC)于法国巴黎圆满召开,会中报告了多项NSCLC少见靶点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年来,以ALK融合为代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少见靶点的诊疗发展迅猛,成为各大学术会议中的热点议题。2025年3月26日~29日,欧洲肺癌大会(ELCC)于法国巴黎圆满召开,会中报告了多项NSCLC少见靶点的最新研究成果。

为了深入探讨2025 ELCC中的前沿进展,交流NSCLC少见靶点的临床管理经验,2025年4月8日“肺癌少见靶点前沿研讨会”于线上盛大召开。本次会议以“只有高质量才能长生存”为主旋律,汇聚国内多位肺癌专家,聚焦前沿动态与临床热点,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学术讨论。医脉通对此次会议精华内容进行了详细梳理,以飨读者。

在大会主席上海市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精彩开场致辞中,本次会议正式拉开帷幕。周彩存教授表示,2025年ELCC大会中报告了多项肺癌领域重磅研究成果,将有望改变临床实践。“实例即实力”,阿来替尼在ALK阳性肺癌患者中积累了丰富实例,研究成果成功转化进临床实践,助力更多患者活得越来越长、越来越好。

国际前沿,深度碰撞|聚焦2025 ELCC,深度对谈热点课题

在大会的第一篇章“高质量:ELCC前沿速递”环节中,由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杨农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围绕2025 ELCC大会中报告的肺癌治疗进展进行了分享与讨论。上海市东方医院周斐教授首先报告了“2025 ELCC 肺癌治疗进展荟萃”,并指出2025 ELCC聚焦创新疗法、个体化医疗策略以及多学科协作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其中,AI模型、生物标志物等在肺癌筛查及预后预测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显示出在未来临床实践中的潜在指导价值。

而在治疗方面,针对ALK靶点,一项双中心回顾性研究报告,接受阿来替尼新辅助治疗的ALK阳性肺腺癌患者均成功行R0切除术,主要病理缓解(MPR)率达55.6%,病理完全缓解(pCR)率达33.3%,同时手术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另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可能影响ALK-TKI耐药性和疾病进展的其他通路改变,结果显示71.6%的ALK重排NSCLC患者接受阿来替尼一线治疗。整体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6.3个月,客观缓解率(ORR)达到87.8%;耐药机制中最常改变的通路是DNA修复和表观遗传调控。此外,RWD研究在2×2基础直接对比了ALK-TKI,结果表明阿来替尼可作为ALK重排转移性NSCLC的一线选择。同时,真实世界中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对患者进行长期管理有望提高生存率。

针对MET靶点,MOMENT研究显示MET/HGF抑制剂是最常见治疗模式,1L和2L常用的MET-TKI分别为特泊替尼和卡马替尼;VISION研究长期随访结果显示,特泊替尼1L、≥2L治疗METex14跳突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良好且持久,大多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s)为1/2级。HER2和EGFR靶点也报告了靶向、免疫、双抗或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单药或联合治疗策略新进展。最后,在患者全程管理方面,周斐教授也分享了关于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多学科讨论及治疗成本效益的研究进展。

随后的“深度碰撞,共话前沿”环节中,在杨农教授的引导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韩琤波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王慧娟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汪金林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衍教授围绕2025 ELCC中的前沿动态进行了讨论,包括阿来替尼在新辅助治疗中出色的病理缓解表现显示的应用潜力,双抗、免疫及ADC的最新临床进展,人工智能在肺癌筛查、检测中的应用等。

大会主席周彩存教授则指出,新辅助治疗的关键在于疾病降期,并非所有靶点均适应新辅助靶向治疗,ALK-TKI如阿来替尼在新辅助治疗中的表现值得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将改变临床诊疗,未来临床医生将需要熟练掌握人工智能以优化工作流程,在领域内掌握更多话语权。

焦点议题,围炉论道|ALK+NSCLC精准治疗的思考与展望

在大会的第二篇章“长生存:中国医疗政策下肺癌少见靶点治疗进展研讨”环节中,由华中科技大学董晓荣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安文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雁教授主持,与会专家针对当下我国临床环境中ALK+NSCLC患者长生存追求下的临床焦点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金时教授分享了“ALK+NSCLC精准治疗的思考与探索”,指出靶向治疗使晚期ALK+NSCLC逐渐成为“慢性病”,但因二代和三代ALK-TKI的III期临床研究均以克唑替尼为对照组,其他ALK-TKIs之间尚无头对头对照结果,目前晚期一线治疗ALK-TKIs选择尚存争议。

总生存期(OS)作为临床金标准,相比于PFS更能代表治疗的长期获益。在目前已有成熟Ⅲ期研究数据的ALK-TKI中,阿来替尼是唯一*与克唑替尼相比有明确总生存期(OS)获益的ALK-TKI,并在多项真实世界中mPFS达到45个月以上;阿来替尼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更易管理;阿来替尼一线治疗后续方案明确,序贯治疗可带来明确生存获益;III期研究ALKAZAR将头对头比较NVL 655与阿来替尼而非克唑替尼,也侧面反映了当前阿来替尼在一线标准治疗中的优势地位。多项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表明,阿来替尼在ALK+NSCLC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保证患者获得高质量的长生存。

当前ALK+NSCLC治疗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包括早期停药患者特征和治疗探索、耐药后新药的探索以及靶向联合局部治疗等。金时教授结合数据指出,TP53突变、EML4-ALK V3和高VAF是一线ALK-TKI治疗早期停药的高危因素,而阿来替尼治疗EML4-ALK V3的NSCLC患者的mPFS达到33.2个月,EML4-ALK V1患者的mPFS未达到,治疗EML4-ALK基因融合变体共TP53突变的NSCLC患者mPFS高达35.4个月以上。最后,金时教授还展望了ALK-TKI联合局部巩固治疗、ALK疫苗、纳米机器人等创新治疗模式,期待更多数据报道为ALK+NSCLC患者带来更多可能。

随后,在刘安文教授的引导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人花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咏生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唐晓勇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静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徐海鹏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志红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周敏教授围绕ALK+NSCLC的慢病化之路与患者长期管理进行了讨论,包括精准检测的重要意义、ALK-TKI的选择与安全管理、多学科协作、ALK-TKI在围术期的应用及ALK-TKI耐药后的治疗策略等议题。保障ALK+NSCLC患者的慢病化管理获益,药物因素、患者因素和多学科的科学管理是必要的因素。阿来替尼在临床实践中的长期应用积累了充分的证据与丰富的管理经验,充分验证了其疗效和安全性,并具有成本效益,可保障患者的高质量长期生存。

于雁教授的引导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敏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薛艳峰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杨润祥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于韶荣教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袁志平教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绍璋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樊旼教授围绕ALK慢病时代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的综合管理策略进行了讨论,包括医患沟通、多学科会诊、就医便利性与病程管理等领域的话题。对患者充分评估,合理选择ALK-TKI,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做好不良反应监测与管理是保障患者获益的关键。基于7年以上的临床实践经验,阿来替尼的疗效、安全性获得广泛认可且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临床可及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专家们的热烈讨论中,本次大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肺癌领域的探索将永不止步。通过本次大会中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与深入讨论,与会专家更深入了解了肺癌领域少见靶点的前沿进展,并对ALK+NSCLC的慢病化管理有了更深刻理解。专家们分享的宝贵临床知识和经验,将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提供重要的指导。

截至时间:2025年4月9日

审校:Cynthia

排版:Uni

执行:Uni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