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汇在2006年前属于国企,但2007年被美国高盛和鼎晖投资收购大部分股权,成为外资控股企业。尽管名义上是中外合资,但利润主要流向美国资本。
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看似中国品牌、实为美国资本控制的品牌或产品,这些案例反映了国际资本通过收购或控股渗透中国市场的现象:
一、食品饮料类
1. 双汇火腿肠
双汇在2006年前属于国企,但2007年被美国高盛和鼎晖投资收购大部分股权,成为外资控股企业。尽管名义上是中外合资,但利润主要流向美国资本。
2. 金龙鱼食用油
品牌归属新加坡益海嘉里集团,而该集团的实际控制方是美国ADM公司(全球四大粮商之一),通过资本运作间接掌控中国食用油市场。
3. 可口可乐与百事旗下品牌
可口可乐旗下包括雪碧、芬达、美汁源、冰露等;百事旗下则有七喜、美年达、乐事薯片、果缤纷等。此外,肯德基、必胜客、小肥羊、黄记煌等餐饮品牌均属于百胜中国(原百事餐饮拆分出的美国公司)。
二、日化用品类
1. 宝洁公司旗下品牌
海飞丝、飘柔、潘婷、舒肤佳、汰渍、佳洁士、吉列剃须刀等均为美国宝洁集团产品,其市场占有率在中国洗护领域长期领先。
2. 强生公司旗下品牌
大宝SOD蜜(2008年被强生收购)、邦迪创可贴、达克宁、露得清、强生婴儿等,均属于美国强生集团。
3. 中华牙膏
品牌归属英国与荷兰合资的联合利华,而黑人牙膏反而是中国品牌。这个真没想到!
三、零食与糖果类
1. 亿滋国际旗下品牌
奥利奥、太平梳打、闲趣饼干、怡口莲等均属美国亿滋国际(原卡夫食品),通过本地化策略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2. 玛氏公司旗下品牌
德芙巧克力、士力架、益达口香糖、箭牌口香糖、彩虹糖等,均由美国玛氏集团控制。
四、其他领域
1. 南孚电池
2003年因债务危机被美国吉列公司收购,后经多次资本运作,现部分回归中资,但曾长期受外资控制。
2. 汽车品牌
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等属于美国通用汽车;福特、林肯等品牌亦为美国车企。甚至部分国产车如五菱汽车,也有通用汽车的合资背景。
3. 家电与电子产品
部分中国消费者熟知的品牌如SK-II(宝洁旗下)、哈根达斯(美国通用磨坊旗下)、湾仔码头(通用磨坊收购)等,背后均有美国资本。
为何这些品牌容易被误认为“国货”?
本土化策略:外资企业通过保留原有品牌名称、广告语(如“大宝天天见”),甚至赞助国内大型活动(如金龙鱼赞助奥运会),强化“中国形象”。
收购后低调运作:如大宝被强生收购后未强调外资背景,继续以平价路线吸引消费者。
长期市场渗透:宝洁、联合利华等早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通过早期市场垄断形成消费习惯。
总结与启示
这些案例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资本渗透的复杂性。支持国货的同时,消费者需理性看待品牌归属,关注企业核心技术与资本结构。中国近年也在通过自主创新(如华为、李宁等)与资本反收购(如南孚电池)逐步打破外资垄断。
来源:海峰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