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主任,我家孩子最近进步好明显!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也没有动不动就和同学打架了!”发育行为科诊室内,家长正开心地向陈主任分享着孩子的变化。
“陈主任,我家孩子最近进步好明显!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也没有动不动就和同学打架了!”发育行为科诊室内,家长正开心地向陈主任分享着孩子的变化。
从被“孤立”到多动症确诊
7岁的鹏鹏(化名)初次来到院内陈虹主任诊室时,家长说他像个“小炮仗”似的一点就炸!不管上课还是下课,鹏鹏老是招惹其他同学,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和其他小朋友打架、起冲突,幸好没有什么大事。
▲陈主任看诊中
鹏鹏在校没什么朋友,集体项目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就像被“孤立”了一样。鹏鹏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情绪也越来越坏。
在陈虹主任与家长的交谈中得知,原来学校早就跟家长反馈过鹏鹏在校时的情况,只是家里以为鹏鹏可能是过于调皮好动,慢慢的跟同学玩开了就好了。
陈虹主任进一步询问鹏鹏在家的表现。家长说,鹏鹏在家里就“不听话”,做事丢三落四,一说他就发脾气,扔东西,所以家里特别乱。
就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他总要社交、和别人沟通的,所以这才带着孩子来医院看看能不能帮助孩子增强记忆力,改善社交能力。
经过详细问诊、测评和全面检查,鹏鹏被确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陈主任在诊室内向鹏鹏家长仔细地讲解了多动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改变了家长对于这类疾病的错误认知。
之后陈主任为鹏鹏制定了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多维经颅磁治疗、注意力训练和心理辅导等。同时,为鹏鹏的父母提供了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引导鹏鹏的行为。
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治疗,鹏鹏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能够在课堂上安静地听讲,和同学之间的冲突也大大减少。
这5种表现是儿童多动症的早期信号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调皮好动、作业拖沓、不合群......一系列行为让家长焦虑,老师揪心。更痛苦的是孩子就是改不了,怎么教都无济于事。
若孩子存在以下5种表现,建议家长立即带孩子到具有专业资质的专科医院进行诊断评估。
1.注意力不集中: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无论是在课堂上听讲,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他们可能会频繁地走神,对老师或家长的指令充耳不闻,写作业时粗心大意,经常出错。
2.多动行为:似乎有无穷的精力,总是动个不停。在教室里,他们可能会不停地扭动身体、摆弄文具,甚至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走动。在家里,他们也很难安静地坐一会儿,经常跑来跑去,翻箱倒柜。
3.冲动行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行为冲动。可能会在不考虑后果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如突然横穿马路、抢夺他人玩具等。在与他人交流时,也经常打断别人的讲话,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困难:难以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作业完成质量差,学习成绩不理想。即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效果仍然不佳。
5.社交问题:情绪波动大,难以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从而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哪些因素影响多动症的预后?
杭州复旦儿童医院资深专家陈虹主任指出,针对ADHD核心症状的治疗方式有多种模式:药物治疗、行为治疗、物理治疗、综合干预等。多动孩子预后如何与孩子症状的严重程度、共患疾病、家庭环境、是否及时治疗有关。
多动症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1.及时干预
很多ADHD孩子,大多数是以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原因就诊的,但是评估下来,每个孩子的影响因素都不一样,这也导致了他们的症状严重程度不一样。
不少家长抱着“等等看”的心态,没有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支持和引导,以至于局面发展到失控的状态。早期干预,如行为训练、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有效管理症状。
2.环境因素
其实,多动症症状严重程度随情境而变化,变异性很大。一般的孩子在有趣的活动会比较专心,在稍微枯燥的活动里比较容易分心。但多动症孩子的表现比一般孩子表现的波动来的更大!
多动症孩子并非完全不能专注。但他们的表现其实是随着情境、随着人变动,是不稳定的。所以,改善环境可以帮助到多动症孩子,让他们的症状降低到轻微。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有些孩子的行为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这时候家长们就该警惕了,这些异常表现或许是儿童多动症的早期信号。
家长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发育行为门诊进行检查,儿科专家会为孩子提供专业的评估和治疗,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艺知源小学作业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