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与独木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0 02:21 3

摘要:那天在家里翻阅旧相册,泛黄的毕业照里四十几个年轻人穿着白大褂站在医专实验楼前咧着嘴巴笑,谁能想到这些面庞青涩的专科生,如今遍布全省医疗系统,有的在手术室主刀,有的在大三甲医院当主任,有的在卫健委当领导批文件,有的在地方干行政领导,还有人像我这样在诊室看病人、在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晴

那天在家里翻阅旧相册,泛黄的毕业照里四十几个年轻人穿着白大褂站在医专实验楼前咧着嘴巴笑,谁能想到这些面庞青涩的专科生,如今遍布全省医疗系统,有的在手术室主刀,有的在大三甲医院当主任,有的在卫健委当领导批文件,有的在地方干行政领导,还有人像我这样在诊室看病人、在办公室看报表。

我们像一群被春风托举的蒲公英,落在哪里都能扎根。而女儿结束浙大一院的面试,教授们都觉得有些诧异,她这样“双一流”大学的本科生怎么会看上没有编制、劳务派遣的助理实验员这样一个岗位的,教授们都劝她考研。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教授们是不会知道现在年轻人找工作是多么不容易啊!看着女儿到处投简历,却往往石沉大海,我想起了当年的我。

1998年秋天我背着帆布包走进龙凤中心卫生院时,住院部还是四层楼的小楼房。院长说中南医院的进修名额给我留着,让我和内、外科医生一起去进修。那时的乡镇卫生院像座未完工的塔楼,到处是需要填补的空缺。当我进修一年后归来,院领导已经安排我当科主任了。值夜班时走廊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与产妇的呻吟声共同编织成特殊的夜曲。我守在产房里,那时候医生什么都得会,接生、打针等等都得做,一个班上只有一医一护,你得帮忙干活才行。

如今的药学院毕业生站在完全不同的施工现场。我见过女儿房间凌晨两点的台灯,照亮她修改了许多版的简历;看着她努力备考研究生,常常熬夜。他们这个年代的孩子像在透明玻璃栈道上行走,明明脚下是万丈深渊,却要维持优雅的平衡。她也报考过事业单位,但很多起点都是招研究生,博士优先。而医疗系统更卷,对学历要求更高。去年校招会,某三甲医院人事科长看着面前清北复交的简历山苦笑:"现在招个超声科医生都要博士起步了。"

记得有年春节科室聚会,麻醉科老张说:"咱们那会哪懂什么职业规划?就是领导指哪儿打哪儿!"确实如此,我在乡镇接生第一个双胞胎时,连胎心监护仪都没见过;在市级医院第一次做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手术,是主任把着我的手教我电切、电凝;当副院长时,老院长言传身教教我如何做管理。那个时代为我们搭好了脚手架,允许我们笨拙地攀爬。

而现在的孩子们要自己在悬崖上凿落脚点。女儿的同学有同时备战雅思和考研、考公考编的,有在实验室通宵后赶去社区医院实习的,还有边实习边做科普直播的。他们不得不用学历证书当敲门砖,把实习经历摞成垫脚石,拿各种资格证编织安全网。女儿书桌上的考研资料压着《职场情商课》,突然想起当年我在武汉进修时,枕边永远摆着《妇产科学》和《妇产科手术学》。

早上查房时路过产科病房,听见新生儿清亮的啼哭。27年前那个手忙脚乱的年轻医生,如今已是别人口中的"老专家"。时代确实不同了,我们那代人赶上了医疗体系野蛮生长的好时候,像春天里吸饱雨水的竹笋,稍微使点劲就能拔节。是啊,那时机会真的太多了,我们站在风口上,机会来临时,即使条件不那么优越,也能取得成功。而今的孩子们面对的是结构致密的红木林,每道年轮都写满竞争。

女儿马上毕业了,一毕业就面临失业,就得复习备考研究生、考公考编。看着她们这代人物质生活富足,不愁吃不愁穿,在安乐窝里长大,但就业压力太大了。我突然明白每代人都有自己的脚手架。我们的是看得见的钢筋铁骨,而他们的是隐形的数字云梯。就像当年老院长送我进修时说的:"平台不重要,重要的是永远向上的劲头。"院子里的香樟树在风里沙沙作响,新叶正在老枝上舒展。

来源:精进的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