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给同学起外号算欺凌吗?如果遭受到校园欺凌应该怎么办?”近日,河北省卢龙县人民法院的法官走进卢龙县第三实验小学,开展“学会向校园欺凌说‘不’”普法宣传活动,为学生们送上一份内容丰富的“法治大礼包”。全校1500余名师生和60余名家长聆听了
2025年4月8日,人民网河北频道刊发文章《河北卢龙:校园欺凌零容忍 护航成长“法”相随》。
以下为刊发原文:
河北卢龙:校园欺凌零容忍 护航成长“法”相随
2025年04月08日09:51 |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给同学起外号算欺凌吗?如果遭受到校园欺凌应该怎么办?”近日,河北省卢龙县人民法院的法官走进卢龙县第三实验小学,开展“学会向校园欺凌说‘不’”普法宣传活动,为学生们送上一份内容丰富的“法治大礼包”。全校1500余名师生和60余名家长聆听了讲座。
课堂上,卢龙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春华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以及互动问答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什么是校园欺凌、什么人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校园欺凌行为有哪些类型和危害等。并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了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危害后果及法律代价。引导学生们要正确认识校园欺凌行为,敢于向校园欺凌说“不”,呼吁全体学生不做霸凌者、附和者、冷漠者和沉默者。
“今天听了校园防欺凌讲座,让我知道了如何正确应对欺凌,面对欺凌勇敢说‘不’、学会及时求助、保护自己的权益等。我们每个人都是预防欺凌的一份子,我相信,只要大家都行动起来,欺凌一定会远离校园。”卢龙县第三实验小学学生刘梦洁说。
为了在未成年人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卢龙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多元普法方式,常态化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开学法治第一课”、防范校园欺凌等普法宣传活动15次,受益青少年达20000多人次,不断推动校园法治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积极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护‘未’成长零距离”主题宣传活动,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同时,选派14名经验丰富、亲和力强的法官担任全县14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定期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带去精彩的法治讲座,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
育人以法,润物无声。除了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以外,卢龙县人民法院全力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2024年3月成立少年法庭,专门审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负责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让未成年人在法治的蓝天下健康成长。
2024年7月,卢龙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未成年人蔡某某、董某某盗窃案件,针对本案,卢龙县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加大涉未成年人审判延伸服务工作力度,通过法庭教育、释法说理、现场辅导、家长会谈等多种方式,对犯罪未成年人进行帮扶教育,并切实做好“一案两卷”工作,用“法治温度”为迷途少年点亮成长明灯。
惩罚不是终点,“教育、感化、挽救”才是未成年人审判的目标。庭审结束后,卢龙县人民法院“趁热打铁”,对被告人开展了心理疏导,通过如友交谈的方式了解被告人的原生家庭、成长经历,并引导被告人随心表达,解开心结。春风化雨般地为一颗尚且稚嫩的心灵注入阳光,被告人也留下遗憾的泪水。
张春华表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卢龙县人民法院将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进一步深化与学校的合作,不断健全常态化普法宣传机制,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