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拾笔」班华干: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0 01:39 3

摘要:班华干,壮族,祖籍河池市东兰县,现居百色市乐业县。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河池市凤山县作家协会会员。有散文登上重庆、山东、湖北等省份中学语文试卷,散见于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以及凤山文学、都安文学、百色作家等多家知名微信公众号。自中学以来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共

编辑|张晓童

终审|李 冰

监制|马健斌

全文字数|2105字

阅读时长 | 8分钟

运行维护|颜年文学社

作者简介

班华干,壮族,祖籍河池市东兰县,现居百色市乐业县。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河池市凤山县作家协会会员。有散文登上重庆、山东、湖北等省份中学语文试卷,散见于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以及凤山文学、都安文学、百色作家等多家知名微信公众号。自中学以来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共计60万余字。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祭奠

文/班华干

大概从中学时代起,我就钟情于这句词——“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短短13字,却将成长的复杂况味,刻画得入木三分。

那时年少,懵懵懂懂,尚不理解其中的深刻意蕴,只当是文人无端吟愁。如今,当我能品出个中深意时,却早已迈入了成年人的世界,被生活的洪流裹挟前行。这13个字如十三粒星子,自南宋词人刘过的笔尖坠落,在八百年后的这个春夜,倏然照亮我案头的笺纸。

过去,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什么事能让我们开怀大笑,又是什么事会让我们黯然神伤?再读这句词,这个疑问似乎有了答案。于是,我再一次翻开刘过的这首《唐多令・芦叶满汀洲》。细细品读,我仿佛正倚在安远楼的朱栏旁,望见芦叶满汀洲的倒影里,沉浮着两段隔世相望的青春。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这首词,是刘过阔别南楼二十年后,再度登临之际,感怀于心而挥毫写就。这里的南楼,指的是武昌黄鹄山上的安远楼。在当时,安远楼名动四方,陆游、辛弃疾、姜夔等诸多诗词巨擘皆曾慕名至此,登楼凭栏,极目远眺,抒发对人生、对天下的感悟。

那是个嘉泰三年的中秋前夜,四十七岁的刘过在江汉间漂泊半生后,重回南楼。刚到楼下,船缆还未系稳,就急匆匆上岸,登上楼去。没承想,仅还有几天,中秋佳节就到了。中秋节,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意义非凡,它意味着一家人团团圆圆。提及中秋,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许多温馨的画面。可能是与家人共享晚餐、赏月谈天,也可能是和好朋友围坐一起,举杯共饮,畅谈理想、憧憬未来。此时,明月正高高悬挂,洒下温柔清辉。刘过想到这些,那颗在外漂泊许久、始终无处安放的心,也不禁泛起阵阵波澜。

可是,他抬头一看,黄鹤矶到处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曾经的老朋友现在过得好不好,他也完全不知道。那些在楼上与辛弃疾指点江山的清晨,那些与陆游对酒当歌的夤夜,最终都成了“旧江山浑是新愁”的注脚。他想去买些桂花,沽些美酒,泛舟湖上,潇洒一回,但“终不似”,没有了少年时的意气风发。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这句词还暗藏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时空:一边是少年时的纯真烂漫,一边是中年时的沧桑无奈。少年时,去买桂花、乘船饮酒出游,满心都是“且将新火试新茶”的畅快与肆意,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脚下,无所畏惧。可到了中年,历经生活的风风雨雨、重重磨砺,饱尝人间沧桑,即便同样是买桂花、载酒出游,心境却与少年时有着天壤之别,满是“欲说还休”的沉吟,再也找不回当初那份纯粹的快乐了。

刘过一生痴迷科举,却四次落第,直至终老仍是一介布衣。年轻时,他仗着自己才情出众,常与友人饮酒赋诗,豪情满怀,有着“满堂花醉三千客”的壮志豪言,一心渴望能在仕途上一帆风顺、飞黄腾达。但半生一晃过去,回首往昔,心中满是酸甜苦辣,百般滋味。曾经一起登上南楼游玩的好朋友,现在还跟他有联系吗?那些曾经关系特别好的伙伴,如今过得还好吗?当年满心期待的未来,如今有没有实现呢?物是人非,年华易逝,诸多感慨,难以言表。

近来,有句话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我们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青春正盛时,我们一门心思追求自由,怀揣滚烫梦想,肆意闯荡,丝毫不知那是人生中的黄金时代。

直到某一天,路过熟悉的校园,看到穿着新校服的学生,像曾经的我们一样在校园里自在穿梭;或是深夜翻到手机相册里多年前的自拍,像素模糊的画面里,自己穿着宽大的卫衣在宿舍阳台对镜比耶,身后是乱堆的课本和没叠的被子;又或是再次踏上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身边的人变了,心情和目的也不一样了,可眼前的山河景致却一如往昔。那一刻,才猛然惊觉,原来那就是青春,那就是我们已然逝去、永不复返的年华。

人生就是如此,一面在蓬勃生长,一面在悄然消逝。那些悄然消逝的,未必就是遗憾。正如刘过笔下的桂花与酒,变的从来不是物,而是看风景的人。青春的可贵,恰恰在于它的不可复得。

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现在的我们,或许正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过得并不如意;又或许凭借自身努力,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过得惬意自在。这样一来,前者就常常怀念过去时光,渴望回到过去,后者则满心憧憬着未来,对过去不再提起。

但实际上,这个问题还有第三种答案:无论当下的生活是艰难还是顺遂,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我们为之喝彩。当我们不再祭奠远去的少年游,不再执着于打捞流逝的时光,那些沉淀在岁月深处的桂香酒痕,自会酿成新的诗行。

如果你此刻也在读这首词,不妨与八百年前的词人隔着时空共饮一杯。这杯酒,敬的正是此刻仍然心怀真诚的自己——在买桂花的路上,在系舟的柳下,在每一个“终不似”的时光里,我们都在认真地活着。

颜年文学社简介

颜年文学社,权威认证,魅力非凡。旗下公众号精心打造多个精彩文集,有《散文天地》的灵动,《小说方阵》的跌宕,《文史随笔》的厚重,《碎笔闲谈》的闲适,《读书拾笔》的知性,《诗词回响》的典雅,《文学评论》的深刻。

文学社社长颜 年,顾问马健斌,编辑李冰、张晓童。

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转发、留言,助力文学社传播!

来源:观复博物馆图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