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2025年春季,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再度引发全球关注。4月8日,一连串重磅消息震撼华尔街:美联储官员频频发声表达“焦虑”,金融机构纷纷上调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而引发这一切的导火索,正是特朗普政府不断升级的关税政策。这一波风暴不仅撼动了美股,也深深刺痛了全球市
进入2025年春季,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再度引发全球关注。4月8日,一连串重磅消息震撼华尔街:美联储官员频频发声表达“焦虑”,金融机构纷纷上调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而引发这一切的导火索,正是特朗普政府不断升级的关税政策。这一波风暴不仅撼动了美股,也深深刺痛了全球市场的神经。
然而,在风暴中,有一样资产正被各国央行“抱紧”——黄金。为什么在美元、美债等传统“安全资产”不再稳固的当下,黄金又一次成为全球央行的宠儿?
一、关税“炸弹”引发连锁反应
事情的起点,是特朗普宣布的新一轮高关税计划。从他的角度来看,关税是一种“谈判筹码”,可以迫使对手低头,同时保护本国产业。但问题在于,这种政策对全球供应链的打击非常直接。
美联储理事古尔斯比就在4月8日表示,新关税可能会让美国重新陷入“高通胀+供应链中断”的困境。另一位理事库格勒也提到,目前已开始观察到商品价格的上涨。
而市场的反应更为剧烈。过去一周,美股经历了2020年以来最严重的连续暴跌,市值蒸发万亿美元。华尔街的投资大佬们开始不再沉默,连以往力挺特朗普的亿万富翁比尔·阿克曼,也罕见地公开呼吁暂停征收关税90天。
这一切反映出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极度悲观情绪——高关税政策可能伤害出口、抬高成本、拖累消费,最终导致美国陷入衰退。
二、债市预警:危险正在逼近
与股市同步下挫的,还有美国债券市场。通常来说,债市的波动往往更早反映经济的走向。
高盛分析师Lindsay Matcham警告,美国高收益债券(即高风险企业债)的利差正在持续扩大,目前已经接近454个基点,距离“危险阈值”500个基点仅一步之遥。这种情况意味着投资者对企业信用的信心快速下滑,也反映出市场对经济衰退的定价正在加速。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当信用利差飙升,劳动力市场随之疲软,融资环境全面收紧,美联储往往不得不出手“救市”。
而这一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与特朗普之间的博弈更加复杂。特朗普正在利用市场的波动,施压美联储迅速降息,以刺激经济并为其选战加分。市场当前甚至预期,美联储在2025年可能会降息多达五次。
三、美债信心危机正在酝酿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债务问题已经逐步演化为系统性风险。
2025年,美国将有8.2万亿美元的国债到期,这占到了全部国债的31%。如果利率不降,美财政部将面临巨大的再融资压力。然而,即使降息,市场是否愿意买单,也成了未知数。
沃顿商学院教授Joao Gomes在4月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如果美国政府继续按照当前轨迹增加债务,20年内将出现实际违约的风险。这种说法虽然听起来危言耸听,但它确实反映了一个现实:美债的信用正在被质疑。
达利欧则更进一步警告,未来美国可能不得不限制外国债权人,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对部分债务进行重组。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将遭受巨大冲击。
四、黄金:唯一没有“违约风险”的货币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全球央行正在加速购买黄金。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在4月5日发布的报告,2023年至今,全球央行共购入黄金2600吨,创下历史第二高位,比过去五年平均水平高出39%。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接受调查的央行中,近六成表示未来五年将继续增加黄金储备,而去年这一比例仅为38%。
黄金之所以被央行青睐,是因为它不依赖任何国家的信用、没有违约风险、可以跨境流通。尤其在全球面临通胀、债务危机和货币贬值压力的当下,黄金的“硬通货”属性显得尤为珍贵。
五、中国央行也是“扫金大户”
中国央行也是这波黄金热潮中的主力军之一。
从2023年11月恢复购金以来,中国已经连续五个月增持黄金。截至2025年3月,中国官方黄金储备达到2292.3吨。公开数据显示,这些黄金大部分从美国、英国和瑞士等国际黄金市场运回。
这也说明,中国正在有意识地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货币体系波动。
六、结语:我们正走向一个“黄金回归”的时代?
这一次,美国的金融风暴不仅仅是股市的波动或债市的压力,更像是一场制度性信任危机的前奏。
当市场开始怀疑美联储的独立性、当全球投资者不再无条件相信美债的“无风险”属性、当各国央行加速增持黄金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或许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美元不再是唯一的锚,黄金将重新回归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
未来不确定,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在风险加剧的年代,具备稳定价值、不依赖政治信用的黄金,正在成为各国央行手中最坚固的“定海神针”。
来源:魏家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