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店村:“小秸秆”撬动集体经济“大增长 ”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0 10:25 1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宏大蓝图中,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极为关键的一笔,它不仅关系到乡村产业的兴旺,更与农民生活的富裕、乡村文明的提升息息相关。一个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村庄,正通过不同路径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强村之路。为深入挖掘这些宝贵经验,展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样模式,县融媒体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蓝图中,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极为关键的一笔,它不仅关系到乡村产业的兴旺,更与农民生活的富裕、乡村文明的提升息息相关。一个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村庄,正通过不同路径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强村之路。为深入挖掘这些宝贵经验,展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样模式,县融媒体中心特开设《强村有招》专栏,聚焦各地在发展村集体经济过程中的创新举措、成功实践,把那些盘活资源的巧妙思路、引入产业的智慧方法、凝聚人心的合作模式一一呈现。欢迎关注。

每到夏收和秋冬之际,在涟水县高沟镇盐店村,田间地头一捆捆金黄的秸秆成为了村集体和农户增收的“金疙瘩”。2022年5月,盐店村党组织领办成立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以“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将秸秆变废为宝,短短两年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1年的不足8万元跃升至2023年的157万元,2024年更是突破300万元大关。盐店村凭借政策与区位优势,拓展产业链条,找到了富民强村的“密码”。

党建引领 凝聚合力

“合作社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党组织把方向、聚人心。”村党总支书记丁青高表示。通过“雏雁培育”行动,盐店村从致富能手、新农人中选拔后备干部,并安排其到合作社跟班学习。村干部队伍中,熟悉农业或拥有合作社管理经验的人才占比逐年提升。为增强领飞能力,村“两委”组织干部赴山东寿光、无锡等地学习秸秆高效利用和农业项目管理经验,结合本地实际优化合作社运营。

“党员带头示范,群众才能信服。”丁青高介绍,合作社筹建初期,部分村民对秸秆回收持观望态度。村党总支发动党员入户宣传,带头签订协议,逐步打消群众顾虑。如今,合作社已拥有打捆机30台、抓机10台、大小货车40台,夏收、秋收季可满足10万亩耕地服务需求。

借势借力 双轮驱动

2022年,涟水县大力推动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盐店村抓住契机,从3000亩耕地起步,逐步扩大回收规模。合作社与光大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形成“企业需求+合作社供料”的闭环模式。凭借邻近食品产业园的区位优势,盐店村成为光大公司的稳定原料供应方,年供应秸秆超15万吨。

同时,合作社将秸秆加工成饲料供应本地养殖企业,制成菌棒基料对接食用菌种植企业,既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又提升种养效益。“过去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现在每亩地多赚80元。”一名种植户感慨道。

“秸秆回收时效性强,必须保障农户抢收抢种。”为提升服务质量,合作社组建专业队伍并定期培训,确保操作安全高效,同时承诺“草捆24小时离田”。每到夏收、秋收前夕,合作社通过镇村广播、微信群等渠道宣传政策,工作人员分组入户摸底,与农户签订协议,明确回收时间、质量标准等细节。目前,合作社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超100万元。

产业融合 多元拓展

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为盐店村打开了产业发展的大门——与潇阳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合作建设150亩规模化蔬菜基地,投资600万元配套温室联动大棚、冷藏库等设施,年产蔬菜200余万斤;与明顺家庭农场合作建设132亩芦笋基地,投资500万元建设贯通式联动大棚;引进轩航家庭农场投资1500万元建设592亩蔬菜基地,生产各色应季蔬菜;引进投资1500万元的果蔬种植基地项目,建设连栋大棚40500平方米、普通大棚42000平方米,生产葡萄、甜瓜、西兰花等特色果蔬,亩均产值4万元以上……产业的遍地开花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过50万元,带动留守妇女、困难群体近300人就业。

2022年,合作社抓住今世缘酒业推动酿酒原粮本地化种植的机遇,流转900亩土地打造红高粱生产基地,其中村集体主导600亩,采取“小麦+红高粱”轮作模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同时,成功争取280万元资金建设高粱展示馆,打造高粱迷宫,现已成为周边群众游玩、学生研学的打卡点。

目前的盐店村,连片的产业基地欣欣向荣。村集体收入增长反哺乡村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绿化提升工程相继落地,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深化村企联建,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发展路上,丁青高信心满满。

来源:涟水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