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升级!让科学教育有“湘”味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0 10:32 2

摘要:4月8日—9日,“新时代大科学教育共同体建设研讨会”在长沙召开,现场,湖南各市州的科学教育经验让与会专家直呼“有料”。近年来,湖南科学教育跑出“加速度”,这场研讨会不仅晒出了亮眼“成绩单”,更勾勒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湖南路径”。

4月8日—9日,“新时代大科学教育共同体建设研讨会”在长沙召开,现场,湖南各市州的科学教育经验让与会专家直呼“有料”。近年来,湖南科学教育跑出“加速度”,这场研讨会不仅晒出了亮眼“成绩单”,更勾勒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湖南路径”。

“原来水稻还有除绿色以外的其他颜色,彩色稻太神奇了。”近日,长沙市芙蓉区育英西垅小学五年级学生前往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亲手插秧,体验劳动乐趣。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科学课老师让大家从科学原理上对即将播种的彩色水稻种子有了初步认知。与此同时,劳动课老师也参与其中,教导孩子们如何正确挑选饱满、健康的种子。

而在研究所,博士叔叔则带领孩子们脱下鞋袜,走进田间。从如何插秧到如何保持株距,博士叔叔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彩色水稻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每一个步骤都详细演示。长沙芙蓉区育英西垅小学校长钟雅莉表示,此次活动将科学教育与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也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在他们心中种下希望与探索的种子。

记者了解到,在长沙,育英西垅小学并非个例,众多学校、科普场馆都高度重视科学教育。

2023年2月,湖南首个中学创新人才院士辅导站落户长郡芙蓉中学,通过大学先修课程“前置培养”新路径,加强中学与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衔接;2024年3月,首批5所馆校合作科学教育基地授牌……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局长欧转介绍,芙蓉区打造了科学教育“幼——小——初——高”培养链,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达成合作,建设多领域科普矩阵,同时,还与西藏山南等地结对共建,帮扶区域外中小学校31所,构建了“5+3+N”科学教育联盟,促进联盟网络内各校机制共商、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师资共培、标准共研、特色共促,实现科学教育“芙蓉模式”的复制和推广。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在积极布局,高度重视开展科学教育。

在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第一锦江小学,没有专门的科学实践场所,就开辟菜园;缺少实验仪器,就引导学生观察种子、蚂蚁等身边事物;资金不足,就开展“纸飞机”等低成本活动……学校还组建了纸飞机、教具制作等多个社团,将资源短板转化为课程特色。“教育不是拼硬件,而是拼用心;科学不是高消费,而是真探索。”该校校长谭永凤说。

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芙蓉学校率先建立“智慧班牌”,将科学教育内容融入新教育跨学科课程之中,结合数码技术,开发融合编程、机器人等内容的创新校本课程;常德市临澧县教育局全县学校配备了28名科学副校长、813名专兼职教师,将科学课纳入课后服务范畴;邵阳市隆回县教育局通过出台研学实践实施意见,将科普研学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并鼓励企业提供科普教育场地,目前,该县已有20家省、市级,县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其中3家进入湖南省科普地图……

湖南各地正以多样且扎实的举措,全方位推进科学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为学生打开科学探索大门,助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

试点先行,资源整合再创新高

2023年,我省设立了20个科普教育“双走进”试点县(市、区),其中5个县(市、区)被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36所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实验校;2024年首次举办全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现场观摩活动,发布“十大案例”和“十佳论文”;省教育厅联合省科协共同打造“科普小达人”综合实践活动共享空间,计划在我省中小学校中免费援建150所标准化科学教室,已完成首批17所中小学校建设……近年来,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围绕“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谋篇布局,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取得重要进展和关键突破。两年来,高位推动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改进,各方协作格局日趋完善。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传贵表示,我省大部分试点单位高度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通过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年度考核与专项表彰,形成“政府主导、教育牵头、部门协同”的发展格局。

同时,为了满足科学教育多元化教学需求,各实验单位从场室建设到设施配备全面发力,构建高标准、智能化的科学教育软硬件环境。各地各校也主动出击,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与企业等社会资源,构建新时代“大科学教育”新格局‌。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养成,各实验校还积极探索以“过程性评价+多维度评价”为核心的评价模式,依托信息化技术赋能教学管理,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科学项目参与、探究动手能力等纳入评价内容,助推学生自主与个性发展。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营造学校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有机统一的科学教育格局,统筹动员社会机构向中小学生开放科学教育资源,加大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少年宫等公益设施向中小学生开放的力度。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合集成各方优质资源,打造常态在线的科学教育空间。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专业研究机构和专门智库,发挥科学教育研究的主力军作用,切实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努力构建新时代“大科学教育”新格局。

来源:湖南教育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