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海燕/陈填烽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发表成果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0 10:01 2

摘要:近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尹海燕教授和陈填烽教授团队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创新治疗上取得了重要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Selenium nanoparticles activate selenoproteins to mitigate septic lung in

尹海燕/陈填烽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发表重要成果:纳米药物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创新疗法治疗脓毒症急性肺损伤

近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尹海燕教授和陈填烽教授团队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创新治疗上取得了重要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Selenium nanoparticles activate selenoproteins to mitigate septic lung injury through miR-20b-mediated RORγt/STAT3/Th17 axis inhibition and enhanced mitochondrial transfer in BMSCs”为题,正式发表在中科院生物学1区Top期刊《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该研究的第一完成单位,谷万杰副主任医师和赵凤芝主治医师为第一作者,尹海燕教授和陈填烽教授为通讯作者。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是临床中常见且致命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虽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因其抗炎和细胞修复作用展现了治疗潜力,但其与衰老相关的功能衰退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此,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壳聚糖功能化的硒纳米颗粒(SeNPs@CS),并将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以此实现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研究发现,SeNPs@CS能够通过miR-20b介导的硒蛋白生物合成来修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机制分析表明,SeNPs@CS处理后的BMSCs表现出增强的线粒体转移能力,能够将功能性线粒体转移至受损的肺泡上皮细胞(AECII),有效促进细胞修复。同时,miR-20b上调抑制了RORγt/STAT3/Th17免疫通路,减少了促炎Th17细胞在CD4+ T淋巴细胞中的分化,发挥了双靶点免疫调节作用。这一创新疗法结合了免疫调节与线粒体年轻化治疗,为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小鼠模型中,SeNPs@CS显著减轻了炎症标志物水平,并且相比传统BMSCs治疗,显示出更加优越的疗效。

总之,这项研究不仅为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也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硒纳米药物作为一种新型治疗策略,凭借其激活硒蛋白、调控免疫反应、促进细胞能量代谢等多重机制,可能成为未来治疗脓毒症及相关肺损伤的关键突破。

论文链接:

文稿来源:重症医学科

初审:王华军

复审:罗志权

来源:科学大客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