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定胜糕是江浙地区的一种传统名点,属于江浙糕点;其色泽淡红,松软香糯,带甜甜的豆沙味。传说是南宋时湖州百姓为韩世忠的韩家军(韩家军当年驻守在湖州 ,现在湖州还有马军巷(韩世忠养马)的地名)出征鼓舞将士而特制的,糕上有“定胜”两字,后就被称“定胜糕”。
十:南宋定胜糕
定胜糕是江浙地区的一种传统名点,属于江浙糕点;其色泽淡红,松软香糯,带甜甜的豆沙味。传说是南宋时湖州百姓为韩世忠的韩家军(韩家军当年驻守在湖州 ,现在湖州还有马军巷(韩世忠养马)的地名)出征鼓舞将士而特制的,糕上有“定胜”两字,后就被称“定胜糕”。
定胜糕传说
据老辈里讲,在唐代,常熟城里的官府规定,市上的糕点要计量,一升箩米做十个,约合一两一个,叫做“定升糕”。
常熟百姓为使一两一个的糕点做大,既吉利,也讨官员欢心,后来想出了一个极好的办法:用梨木雕刻成各种各样的花朵和树叶模样的容器,正好装下一两湿米粉,拌米粉的水里掺上各种花卉和菜蔬的汁液,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容器口大底小,容易倒出,图案有半桃、牵牛、梅花、线板、棱台、五星,等等形状。倒出后上蒸笼一蒸,趁热盖上红印,取名为“鼎盛糕”。
到了明朝,打仗的事儿越来越多,老百姓就把“鼎盛糕”送给当兵的壮丁作为干粮,取名为“定胜糕”。
从“定升糕”到“鼎盛糕”,再到“定胜糕”,虽然音调没有变,意义是渐变的。据说,有一段时间还有将“定升糕”和“高升爆竹”送给官员的事,意思是“肯定高升”。
定胜糕做法
食材
粗糯米粉3000克,粗粳米粉2000克,绵白糖2500克,干豆沙1750克,糖板油丁1500克,玫瑰酱500克,松子仁150克,红袖米粉25克。
做法
1、将粗糯米粉、粗粳米粉一同放入木桶内拌匀,中间扒窝,放入绵白糖、红籼米粉拌匀后静置8小时,过筛后拌入玫瑰酱待用。
2、在糕模内垫入一块小竹板,先向糕模里撒上一层糕粉,放入干豆沙、糖板油丁,再铺满糕粉,刮平,撒上松子仁即成。
3、在蒸锅里放入清水烧沸,将焖桶放于锅上,将糕模放入桶中,蒸制30分钟。待蒸至焖桶中热气透足、糕坯成熟时,取出糕模将糕坯倒出即成。
九:径山茶
径山茶叶外形细嫩有毫,色泽绿翠,香气清馥,汤色嫩绿莹亮,滋味嫩鲜。据《续余杭县志》记载:产茶之地,有径山四壁坞及里坞,出者多佳,至凌霄峰尤不可多得,径山寺僧采谷雨茗,用小缶贮之以馈人,开山祖钦师曾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即今径山茶是也。
特点
径山茶为条索纤细的卷曲型毛峰,特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经通风摊放、高温杀青、理条整形、精细揉捻,最后经炭火烘干制作而成。其外形细嫩显毫,色泽绿翠;内质嫩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且嫩绿明亮。用玻璃杯冲泡一杯径山茶,就会品尝到它的真色、真香、真味及其真态。其翠绿的色泽、悠悠的清香、丝丝的甘甜,“色、香、味、形”让人赏心悦目,得到感官和精神的多重满足。
品种
宜鸠坑、翠峰、龙井长叶、浙农113等品种。
产地环境
径山属东天目山余脉,主峰窑头山为1095.2米,其余山体均在千米以下。由于受多次地质运动和强烈的地表径流,又是东南沿海突然隆起之山,更显雄伟挺拔,相对高度均在500米以上。
八:严东关五加皮酒
严东关五加皮酒色如榴花,香若蕙兰,金黄挂杯,口味独特。其特别之处,还在于对人体具有养生保健作用,被称为色、香、味俱全的好药酒。
产地环境
建德市地处浙江省杭州市西部,钱塘江上游,介于北纬29°12′20″—29°46′27″,东经118°53′46″—119°45′51″之间。东与浦江县接壤,南与兰溪市和龙游县毗邻,西南与衢州市衢江区相交,西北与淳安县为邻,东北与桐庐县交界,总面积2321平方千米,占浙江省面积的2.28%。
历史溯源
史载,元朝末年,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又打败陈友谅、张士诚,在南京建立明王朝。陈、张水军旧部不愿上岸称臣,朝廷皇帝招安不成,遂将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等九姓渔民统统贬为贱民,残酷规定他们不准上岸定居、不准参与科考、不准与岸上人通婚,只准他们在水上漂泊,打渔为生。九姓渔民长期在水上生活,易患风痹湿症,为了健康生存,他们尝试用各种草药泡酒,自酿自疗。渔民们发现草药五加皮(俗名“追风使”,民间有“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银满车”之说)有祛风湿、壮筋骨的功效。经过长期实践,不断摸索,制酒配方逐渐趋同,“五加皮”成了这种酒的代名词。
七:千岛湖鱼
千岛湖水质为国家一级水体,湖水透明度5-9米,PH值7.5-8.0,溶解氧5.65-9.68毫克/升,有机耗氧0.04-5.71毫克/升。湖中有丰富的外源性物质和营养盐类,有浮游植物7个门100属,浮游动物27种,鱼类102种。“淳”牌有机鱼品质纯正、味道鲜美、无泥腥味、蛋白质高等特点;富含17种氨基酸,尤其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具有降低胆固醇,增进智力、养胃益气之功效。
六:建德草莓
建德草莓外观为圆锥形或长圆锥形,色泽红润鲜亮,香味浓郁,肉柔汁多,风味香甜。主栽品种为适合大棚栽培的红颊、章姬、丰香等优良品种。
地域保护范围
建德草莓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建德市梅城镇、杨村桥镇、下涯镇、莲花镇、寿昌镇、航头镇、新安江街道、洋溪街道沿新安江、寿昌江流域一带,含辖区9个乡镇(街道)69个行政村,北至杨村桥镇长宁村,东至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三江交汇处,南至航头镇石屏村、西至新安江街道黄泥墩村。
五:西湖藕粉
西湖藕粉风味独特,富含营养,旧时是为皇家提供“贡粉”。 藕是荷花在地下的茎,经特别加工制成的藕粉,呈薄片状,质地细滑,色泽白中透红。
产品特性
晶莹透明,口味清醇,风味独特,富含营养。
如何冲调藕粉
第一步:准备刚烧开的水,小碗一只及调羹一只。
第二步:将藕粉小包装中倒入碗中,加少许冷水调匀。
第三步:加入开水,边搅边加水。
第四步:完成。(如有微波炉的,完成第四步后可放入炉中半分钟更好,也可加入糖桂花,熟栗子就更好)。
四:临安山核桃
临安山核桃,肉质饱满、口感松脆,具有“栀子花香伴果香,辅以淡雅松脂味”的特征风味。
地理标志
临安山核桃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杭州市临安区所辖岛石镇、清凉峰镇、龙岗镇、湍口镇、河桥镇、昌化镇、太阳镇、太湖源镇、锦城街道、锦南街道、锦北街道、青山湖街道、玲珑街道、板桥镇、高虹镇、於潜镇、天目山镇、潜川镇共计18个镇(街道)140 个行政村。
产品特色
临安山核桃,因其核大、壳薄、质好、香脆可口而闻名,有“天下美果”之称。核桃肉质饱满、口感松脆,具有“栀子花香伴果香,辅以淡雅松脂味”的特征风味。根据专业检测分析,每公斤山核桃仁约等于9公斤鲜牛奶或5公斤鸡蛋、2公斤牛肉的营养价值。
历史渊源
历史记载表明,临安区已有500多年的山核桃栽培生产加工历史,明万历《群芳谱》和清康熙《广群芳谱》记载:“南方有山核桃,底平如槟榔,皮厚而坚,多肉少禳,其壳甚厚,须椎之方破”。
清宣统年间就有政府鼓励种植的记载,民国初年间由榨油而向外营业,山核桃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树种,作为高档休闲干果商品赠送亲朋好友。
三:塘栖枇杷
塘栖枇杷以色艳形美、肉质细嫩、汁多味鲜、风味卓绝而闻名天下。塘栖枇杷初冬开花,花极清香,每一花束由60—90朵小花组成,5月果熟。其按果肉颜色分为白色和红色两类约计19个品种,主栽品种5个:“软条白砂”、“大红袍”、“夹脚”、“杨墩”、“宝珠”,尤以“软条白砂”为最,属国宝级优质品种,堪称枇杷中的珍品。
历史渊源
塘栖枇杷始种于隋,繁盛于唐,极盛于明末清初,自唐代起被列为贡品,并且有一定的栽培、贮运技术,视枇杷为“珍果之物”。《唐书·地理志》中有“余杭郡岁贡枇杷”的记载。
产地环境
杭州市余杭区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河湖池塘星罗棋布,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条件适宜,特别适合于枇杷的生长发育,孕育出了品质超群、风味特佳、古今闻名的塘栖枇杷。塘栖枇杷的地域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塘栖镇和仁和镇、崇贤镇,主要产区在塘栖的塘南、东塘、沾驾桥等乡。余杭区的塘栖、江苏吴县的洞庭山和福建莆田的宝坑,为中国三大枇杷产地,其中又以塘栖枇杷产量最多,品种也最好。
二:杭州丝绸
杭州丝绸,质地轻软,色彩绮丽,品种繁多,有绸、缎、绫、绢等十几类品种,最著名的品牌有长城、喜得宝、万事利、凯地、杭丝路等。
杭州生产绸、缎、棉、纺、绉、绫、罗等十四个大类,二百多个品种,二千余个花色,图景新颖,富丽华贵,花卉层次分明,人物栩栩如生。
历史溯源
传说远在黄帝时期,元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遂开始驯养野蚕为家蚕,取蚕丝织成做衣服的锦帛。在古老的耕织图上,已详尽地记录了古代蚕农育蚕、养蚕、缫丝、织造的整个过程。
工序
桑叶生产、家蚕养殖、缫丝、织造、色绸(染色绸和印花绸)
一: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属绿茶,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西湖龙井茶与西湖一样,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晶,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主要品类
西湖龙井中有几个有名的品类“狮峰龙井”“梅坞龙井”“云栖龙井”“虎跑龙井”等。“狮峰龙井”产于龙井村、狮子峰、翁家山一带,色泽略黄,俗称“糙米色”。“梅坞龙井”产于云栖、梅家坞一带,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翠绿。西湖龙井茶的品牌有30多个。
品质特征
西湖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
加工工序
采摘,晾晒,揉捻,炒制
历史发展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中华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来源:木子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