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样的产品运营任务,资深运营的转化率可能是新手的几倍。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因为高手懂得梳理用户流程,精通数据分析,而小白只会拍脑袋决策。本文用一个真实案例,看看这两种思维方式如何决定运营成败。
同样的产品运营任务,资深运营的转化率可能是新手的几倍。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因为高手懂得梳理用户流程,精通数据分析,而小白只会拍脑袋决策。本文用一个真实案例,看看这两种思维方式如何决定运营成败。
1.明确目标,避免思维局限
在互联网环境下要更好地影响用户,必须学会考虑流程,也必须学会看数据。围绕着流程和数据这两个关键要素,具体工作中应该如何操作?以下用一个真实的讲座运营案例进行说明。
某运营团队在 4 月份举办了一场以运营为主题的付费讲座。在举办之初,团队内部希望将这个讲座打造成同类主题下规模最大的在线付费讲座,这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目标。
面对这样的目标,很多运营新手可能会直接想到投放更多广告或找更多大号推荐。
但问题是,到底找多少大号合适?如果只有这一种思考方向,万一找不到足够多的大号,或者没有足够的广告预算,那这件事是否就无法完成了?作为优秀的互联网运营人员,思考问题的方式绝不应该如此单一或拍脑袋式决策。
实际上,这场讲座最终吸引了超过 4.5 万人付费报名参加,成为互联网相关话题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在线讲座,整场讲座收入超过 14 万元。
这样的成绩是如何实现的?面对这个问题,需要从用户运营的角度逐步分析。当初面临这个挑战时,团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流程梳理,这也是数据驱动增长的基础。
2.梳理用户核心流程,分解5大环节
团队首先梳理的是从用户获知讲座信息,到最终成功报名参加讲座的全过程流程。由于讲座最终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整体流程大体分为五个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内容推送或发布,这些推送和发布通常在各种微信公众号上进行。
第二个环节是用户看到推送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后,打开进来阅读和查看。
第三个环节是用户阅读和查看完文章后,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进入到讲座的相应页面。
第四个环节是用户在讲座页面下点击报名支付,因为这是一个付费讲座。
第五个环节是用户点击完支付后,最后顺利支付成功。
通过这 5 个大环节的分解,完成了第一步流程梳理。接下来,团队需要以目标为导向,思考在每个环节中可能产生影响的要素或可以完成的动作。
既然最终目标是打造规模最大的在线付费讲座,那最关键的就是报名人数。
在整个流程中,用户主要有两个行为可以促进报名人数增加:一是传播(用户愿意将信息分享到朋友圈);二是转化(用户继续点击、支付、成功支付)。
围绕这两个目的,团队需要考虑在梳理出的流程中,每个环节应该做什么,以帮助用户端的转化和传播。这种流程设计思维是增长黑客常用的方法之一。
02 环节优化设计1.内容吸引力与传播性
在第一个环节,即内容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和发布出来时,如何最大化转化和传播这两个数据?团队考虑了两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个方面很直白,就是是否能找到一些本身流量和用户数较大的大号帮忙推荐,这是一个可以思考的方向。
第二个方面是如何让讲座变得有故事、有亮点,能吸引人关注。例如给讲座冠以「首次最大」、「颠覆某个认知」之类的标题。
实际操作中,团队给讲座设计了两个标题:一个叫「未来商业世界中最值钱的一项能力」,这个标题无疑会吸引一些关注;另一个是在三节课这样的公众号主推时强调「通过这场讲座重新解读和思考运营这件事,分享对运营全新的认知」。
通过这两个要素吸引用户关注,是团队在第一个环节的思考方向。这种公众号推广策略是提升用户增长的重要手段,特别适合讲座运营这类项目。
2.信任感与价值塑造
在第二个环节,用户已经打开了微信公众号的图文,关键问题是能否让用户看完内容,看完后对内容产生吸引力。团队考虑了几个方向:
第一,如何让内容本身显得有情怀、有态度,或者有多位行业大佬和名人来背书。
第二,如何让陌生用户快速建立对讲师的信任感,包括介绍讲师过往经历、行事态度或风格以及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从讲座本身内容上说服用户其使用价值足够大。这主要靠文案功夫,通过精心设计的文案策略清晰解释这几个问题。
这些考虑直接影响用户对讲座价值的认知,也是转化漏斗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细致的用户路径分析,团队能够精准把握用户在每个环节的心理需求。
3.转化机制与支付流程优化
在第三个环节,用户已经进入讲座的报名页面,如何促成用户尽可能地转化或传播?团队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确保详情页的内容说服力足够强,让用户认可讲座价值。
其次,设计额外的动机,促使用户快速付费。当时在详情页设置了一个小机制:凡是报名参加讲座的用户,只要报名的尾号序号带有「3」(如第 33 个、第 133 个、第 2033 个报名),都可以获得一本《运营之光 2.0》签名版,这本书售价 99 元,而报名讲座只需 3 元多。
这个机制对很多人具有吸引力。
第四个环节是用户支付过程。对于转化来说,主要考虑支付流程是否顺畅,是否会让用户产生疑惑。如果有疑惑,需要尽量消除。
而在传播方面,这个环节似乎没有太多可以引导用户传播的空间。
这种转化率优化策略充分体现了专业运营对转化技巧的深度掌握,对于提升付费转化率有着显著效果。
4.支付后引导分享
在最后一个环节,用户已完成支付,转化上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思考的了。但在传播方面,团队认为仍有优化空间:能否在用户完成支付后,给予一些动机,让用户愿意将讲座信息再次分享出去?
为此,团队在用户完成支付的页面上设计了这样一段文案:
「有价值的分享,可能只属于特别的人。有一些特别的人已经加入了这场直播,比如古典老师、李教授、小马颂等等。当然,你也一样特别,你也跟他们一样特别,所以何不再邀请几个值得的人跟你一起加入这场绝对值得的直播?」
这段文案无疑能够促成一些用户将信息分享到朋友圈,从而加大讲座在整个过程中的传播或转化效果。这种传播策略的设计,对于扩大流量转化具有乘数效应。
03 数据监测与迭代1.监测关键转化数据
完成流程梳理与环节设计并上线后,接下来的重要工作是做好数据的监测和分析,依靠数据反馈来评估所有设计的效果。这里需要引入一个重要的数据概念——转化率。
转化率的基本逻辑是:例如一篇文章推出去有 100 个人看了,其中有 5 个人点击进入了讲座页面,那么这个环节的转化率就是 5%。
显然,整个链条上的转化率越高,讲座的推广和营销效率就越高。因此,第三步是监测整个关键流程中各环节的数据。
具体需要监测的数据包括:
在第一个环节(内容推送和发布)上,评估累计找了多少个号来推荐,这些号的基本流量和用户量有多少。
在第二个环节,有多少人看到推送后打开了介绍文章。
在第三个环节,有多少人看完文章后点击进入了讲座的报名页面。
在第四个环节,有多少人点击报名开始进行支付。
在最后环节,有多少人真的支付成功,甚至支付成功后又有多少人将信息分享到朋友圈。
团队需要逐次监测这些数据,这是数据分析法的核心应用,也是数据监测在实际运营中的体现。
通过对完整用户路径的监控,运营团队能够精确把握每个环节的表现。
2.对比参照标准定位问题
假设现在每个环节的数据都已监测出来并有了明确结果,接下来如何判断这些数据的好坏?例如,从微信公众号图文到报名页面的转化率是 3%,那么这个 3% 是好是坏?
这时需要找到参照标准,例如了解以前相应的公众号在推类似讲座或产品时,基本的点击转化大概是多少。
如果没有参照标准,就无法评判工作的好坏,所以一定要找到参照标准。
如果参照标准显示别人推荐时的基本点击转化率是 5%,而当前只有 3%,那么显然这个环节做得不够好。通过比对,就能找到问题所在,明确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优化。
这种数据对比的方法,是专业运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与行业数据参照或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能够快速定位问题环节并制定改进方案。
3.基于数据持续优化流程
在 4 月份的这场讲座中,团队完整运用了这套工作方法,最终使讲座成为互联网相关主题下规模最大的在线付费讲座。
所谓的流程和数据这两件事,背后是一套严谨的工作方法和步骤,这个步骤大概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第一步,确立整体推进一件事情要实现的目的,梳理整体业务流程。
第二步,针对每个流程环节,界定清楚需要评估的数据指标。
第三步,对确定的评估数据进行监测,有些数据可以人工监测,有些则需要借助第三方工具。
第四步,找到参照标准,明确什么样的数据表现算好,什么样的算坏。
第五步,根据参照标准进行比对,判断哪个环节存在问题。
最后,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完成优化。
通过这样的优化过程,可以不断提升整个流程的效率。这套方法对于提高互联网环境下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掌握后能让工作事半功倍。
在这场讲座运营的实际案例中,通过精细的流程设计和数据分析,团队不仅实现了预期目标,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这种运营效率的提升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互联网运营场景,包括产品推广、活动策划、用户留存等多个方面。
如果将这套方法应用到其他场景,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广其他内容或产品,同样可以梳理核心流程、监测关键数据、对比参照标准、持续优化流程,从而提升整体运营效果。这正是专业运营人员与普通运营人员之间的关键差距。
流程梳理、数据监测、持续优化,这三个步骤构成了互联网运营的核心方法论。流程梳理让运营有章可循,数据监测让决策有据可依,持续优化让效果不断提升。掌握这套方法,无需大量广告预算和资源,也能实现高效转化。
增长黑哥划重点——
知识点1 梳理用户链路:从信息触达到转化支付,分解流程找关键环节。
知识点2 优化每个环节:通过设计亮点内容、增强信任感、设置激励机制提升转化。
知识点3 数据监测迭代:逐步监测转化率,对比标准找问题并不断优化流程效率。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