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明水县:破垄夹肥解锁丰收密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0 11:17 2

摘要:春日的明水县,沃野千里,机械轰鸣。在黑龙江省明水县明水镇城北村广袤的农田里,春玲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驾驶着装配北斗导航的免耕播种机穿梭于田间,黝黑的土壤在机械的轰鸣中翻开层层新垄,一粒粒有机肥裹挟着希望被精准播入土地。这里正在上演的“破垄夹肥”春耕场景,正

春日的明水县,沃野千里,机械轰鸣。在黑龙江省明水县明水镇城北村广袤的农田里,春玲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驾驶着装配北斗导航的免耕播种机穿梭于田间,黝黑的土壤在机械的轰鸣中翻开层层新垄,一粒粒有机肥裹挟着希望被精准播入土地。这里正在上演的“破垄夹肥”春耕场景,正是明水县以科技赋能农业、破解粮食增产密码的生动缩影。

拖拉机正在破垄夹肥。(高伟 摄 )

“所谓‘破垄夹肥’,指在春播玉米前10多天,利用大型机械将原有垄台破开,在垄体双侧精准夹施肥料,随后合垄镇压,形成新型大垄结构。每亩施肥120斤,深度20-25公分,这一技术不仅优化了土壤结构,还通过深施肥料减少养分流失,实现保墒增效。”合作社负责人许春玲介绍说。

合作社成员许春雷正在为机械填补化肥。(高伟 摄)

近年来,城北村使用破垄夹肥方法与110厘米大垄双行技术,通过实践对比普通小垄玉米亩增产200斤左右。“110厘米宽的大垄种植玉米通风好,这种种植方式可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光合作用。该技术可使肥料利用率提升30%,每亩节省化肥成本约30元,同时保墒效果显著,减少春旱对出苗的影响。”在现场指导作业的城北村党支部书记于波说。

破垄夹肥技术只是明水县“三良”配套(良种、良机、良法)的其中一环。在城北村,合作社不仅选用抗倒伏、高产的玉米新品种,还结合大垄双行技术,使每亩玉米栽种密度提升至5000株。”合作社成员许春雷一边往机器里补充化肥,一边介绍说。

拖拉机破垄夹肥现场。

在城北村的田间地头,科技元素无处不在。合作社的免耕播种机不仅配备GPS定位系统,还搭载了智能播种监测仪,能实时传输作业轨迹、播种深度、种子间距等数据至驾驶室屏幕。“以前靠经验估摸着播,现在连种子下摆角度都能精准控制。”许春雷介绍。

在明水县,像春玲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已发展到200余个,辐射带动农户超万户。农民正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以科技赋能书写“藏粮于技”新篇章,乡村振兴的画卷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徐徐展开。

耕耘春天,播种希望。于波说,破垄夹肥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我们向现代化大农业迈进的密码,我们以科技赋能书写“藏粮于技”新篇章。(于海静 记者高伟)

来源:食安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