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资收购中国“糖果大王”徐福记,半年内新任CEO两次到访中国,并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中国市场的看好……这一系列动作无不彰显着,全球食品饮料巨头雀巢欲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全资收购中国“糖果大王”徐福记,半年内新任CEO两次到访中国,并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中国市场的看好……这一系列动作无不彰显着,全球食品饮料巨头雀巢欲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在3月底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雀巢集团新任CEO傅乐宏表示,雀巢看到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巨大潜力,并已做好准备,不断扩大对华投资。
而傅乐宏之所以选择进一步加码中国市场,既是因为过去中国市场在集团业绩中的亮眼表现,也是因为中国区业务的增长潜力与集团当前经营战略相契合。
中国作为雀巢的全球第二大海外市场,每年收入贡献超400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雀巢公布的2024年财报数据,去年集团实现收入约914亿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约7467亿元),其中在华收入达445亿元,实现有机增长率2.1%,实际内部增长率4.3%,定价贡献率-2.1%,基础交易营业利润率为16.1%。
雀巢在2024年财报中表示,尽管消费需求疲软,且在多个品类均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大中华大区每个季度的实际内部增长率均为正值,为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过去的成绩,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西强在内部信中表示:“实际上,回顾过去两年,尽管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们大中华大区的业务增长,尤其是在实际内部增长方面,在集团几个大区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且集团对大中华大区的出色表现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正是因为大中华大区的重要性和过去的“出色表现”,给了雀巢进一步加码中国市场的信心。
傅乐宏此前曾表示,他上任后的重点将放在有机增长和市场份额增长上,并在上任后提出了新的集团战略“良性循环(Virtuous Circle)”,他的解释是“这些有机增长和市场份额的增长,带来了可持续和盈利的增长,又进一步带来了规模和价值创造的好处”。
近半年来雀巢对中国区业务做出的调整,正是基于这一全新战略。去年10月雀巢宣布了一系列重大组织架构和人员调整,其中包括将2022年单独组建的大中华大区(GCR)重新并入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区(AOA)。前不久,雀巢又宣布全资收购中国“糖果大王”徐福记。
对于大中华大区重回AOA的调整,该区域负责人张西强回应称,本次调整不仅不代表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反而是为了“将更多时间和精力聚焦在中国市场”。并入亚大非大区后,雀巢大中华区未来在资源配置上拥有更大优势,在人才的可调配性、使用度以及资源获取上,将获得更有力的支持。
对徐福记的收购,同样也是为了实现“良性循环”。近年来,徐福记营收规模稳步增长,对雀巢集团的营收贡献较为明显,这一点在雀巢去年的财报中也得到“实名表扬”:基于徐福记和脆脆鲨的稳健增长,公司糖果业务实现了中个位数的增长。而此番雀巢对徐福记的全资收购,正是为了进一步发挥其增长优势,加大在中国糖果市场的整体布局。
雀巢对中国市场的加码将不止于此。傅乐宏自去年9月上任以来,短短半年时间已两次到访中国,并多次对外表示过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将加大对华投资、深耕中国市场的想法。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傅乐宏在媒体采访时谈及对中国市场增长机会的想法。傅乐宏认为,雀巢在中国的咖啡、宠物食品、营养品和休闲零食领域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他表示:“中国是雀巢全球投资的重要平台,我深刻意识到,要在中国取得成功,需要做到4D,即决策在中国(decide)、为中国设计(design)、以中国速度交付(deliver)和迎合中国数字化趋势(digitalize)。”
傅乐宏介绍,雀巢在中国有23个工厂、8个研发机构。未来,雀巢愿持续扩大对华投资,进一步加快生产和研发本土化,加速在华业务的增长与创新。
此外,数字化转型也是雀巢未来发力的方向。AI技术的快速兴起,正促进雀巢加速数据转型,实施智能企业发展。对于中国在AI、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取得的成果,傅乐宏不吝赞美,并表示:“AI以及机器人等前沿领域,中国是全球领先的,我们其他市场也可以从中学习、借鉴经验。”
而中国有利的投资环境,更是雀巢计划未来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的底气。傅乐宏认为,相比于世界其他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国市场呈现长期、稳定的趋势,特别是近期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新计划和新政策刺激消费,非常有利于雀巢继续增加在中国市场的投资,相信中国市场会成为推动雀巢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来源:华商韬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