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它,还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捕捞海洋生物的方式!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各式各样的常用渔具,看看你平时吃的海鲜河鲜都是咋捕捞上来的叭!
前段时间去海滩闲逛的时候看见了一堆已经废弃了的,用麻绳串起来的杯子,像是喝茶用的陶瓷杯👇
不过它们底部有个洞,肯定盛不了水,那这是用来干啥的?
不卖关子了,这是种渔具,用来伪装成豪华单人间骗章鱼及各种喜欢钻洞的甲壳类动物入住的。
除了它,还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捕捞海洋生物的方式!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各式各样的常用渔具,看看你平时吃的海鲜河鲜都是咋捕捞上来的叭!
传统捕渔法
钓、网、刺、陷阱
首先是几种可能你都会的捕鱼方法:钓、网、刺(包括叉)和陷阱。目前我们已知最早的鱼钩来自日本冲绳,距今已有2.3万年的历史,而渔网的最早证据则可以追溯至1.58万年前的石刻。
这副鱼钩来自2.3万年前的冲绳,由螺壳制成
图:smithsonianmag.com
这块来自1.58万年前的德国的石刻记录了史前人类用渔网(也可能是鱼笼)捕鱼的场景。图:PLOS One
虽然这些早期的渔具做工非常粗糙,但在当时,它们还是给我们的祖先提供了很多额外的食物来源。而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这些渔具也逐渐升级迭代,效率越来越高。当时的古人肯定想不到两万年后,这些小工具的改良款式会让整个地球的鱼类都陷入过度捕捞的危机。
刺鱼甚至不是人类的专利,我们的远亲——生活在东南亚雨林中的红毛猩猩,也会刺鱼。图:《Thinkers of the Jungle: The Orangutan Report》
生产性捕捞
最少的投入,最多的渔获
当捕鱼需要从“一人吃饱”变成“养活全村”模式,装备逐步开始升级。现代的生产性捕捞使用了五花八门的渔具,甚至会“看鱼下具”,针对不同物种使用不同的捕捞方式。在生产性捕捞中,比较常用的渔具包括抛网、张网、刺网、围网、拖网、延绳钓和笼壶。咱们一个个来说。
1
抛网
抛网属于掩罩类渔具,网口有坠子,抛出后网口朝下倒扣入水,把下方的鱼虾全都扣在网里。抛网比较小巧,主要用于淡水或近海捕捞,单人便可完成全部操作过程。
抛网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一种网具
图:cdn.pixabay.com
2
张网
张网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陷阱状过滤型网具,通常用于捕捞虾蟹以及体型不大的鱼虾等。它布在水生动物的必经之路上,动物被水流带着逐渐进入网囊,水从网眼流出去,而鱼虾则被拦住。
张网的原理和普通的滤网类似,网口需要朝向水流的方向。图:fish.gov.au
3
刺网
刺网又叫丝网,与张网不同,它是一种不封底的渔网。刺网并没有刺,这里的“刺”指的是鱼如果不小心“刺”进了网眼,越挣扎就会被缠得越厉害。刺网有两种比较常用的形式,一种是定制刺网,固定在水下,一种是流刺网,由渔船拖着移动。刺网适合捕捉底层和中下层鱼类,我们餐桌上有许多马鲛和银鲳就是使用刺网捕获的。
刺网就这样横在水底,任何尺寸只要不是太小的鱼类碰到它都会倒霉,因此,那些被遗弃在水中的刺网往往成为致死无数水生动物的“幽灵渔具”。图:americanoceans.org
4
围网
刺网是一种比较被动的捕捞方式,而到了开阔海域,鱼口相对稀疏,渔船就需要主动出击,追着鱼捞。围网专门用来捕捉在开阔海域集群活动的海洋鱼类,在发现鱼群之后,人们会开着一艘小船拖着渔网迅速围着鱼群布一圈网,然后逐渐缩小包围圈,将整个鱼群一网打尽。
围网对集群性的鱼类有很强的针对性
图:vonin.com
5
拖网
另一种大规模的主动性捕捞渔具是拖网,它是一个大网兜,用渔船拖着向前扫荡,把一切能装进去的东西都收入囊中。拖网可以用来捕捞生活在水体中上层的鱼类,也可以把缆绳拉得很长,去拖水深成百上千米的深海鱼。
专门用来捕捞底栖鱼类的拖网叫作底拖网,它的下纲紧贴海底移动,堪称“海底索命网”,生活在水底的动物往往会被一网打尽,捕捞量非常惊人。
底拖网在部分地区已被禁止使用
图:marine-conservation.org
现在我们能接触到的海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拖网捕捞,但拖网对环境的危害在所有网具中也首屈一指,它们选择性差,捕捞量大,兼捕量也大,更不用说破坏力最大的底拖网——底拖所过,毁天灭地。
《海底总动员》中的多莉就被拖网捕住
底拖网紧贴海床拖行,一些底拖网的下纲甚至是直接嵌在底泥里的,它就这么向前一路犁过去,但凡经过的地方海底都要被铲下一层皮来,在常规的泥沙地上倒也还好,但如果这一路上恰好有些珊瑚礁、海草床之类的重要生境,底拖一过也都得寸草不生。在这种情况下,底拖网相当于是把鱼类和它们的栖息地一起捞走了,从根本上摧毁了渔业资源赖以存在的基础。
6 延绳钓
延绳钓是大规模捕捞作业中少有的钓具作业,也叫长线捕捞。延绳钓是字面意思上的“放长线钓大鱼”,一根长线上绑了一大串钩子,挂上诱饵沉进海里,坐等目标上钩。延绳钓主要用于远洋等开阔海域,它的目标主要是各种大型的肉食性鱼类,如金枪鱼和旗鱼,在我国东海还有比较特殊的海鳗延绳钓作业。
延绳钓是真正的放长线钓大鱼
图:pewtrusts.org
因为延绳钓属于钓具,所以它不受伏季休渔的影响,是一种全年通用的捕捞方式。不过,就和拖网一样,远洋延绳钓也有严重的兼捕问题:海龟、海鸟等如果意外上钩,就会被淹死在海里,而那些需要不停游动的鲨鱼等非目标鱼类如果被钩子困住,时间久了也会窒息而死,如何避免这些不必要的兼捕是当前延绳钓产业发展中正在考虑的问题。
7 笼壶
还有一类特殊的渔具,统称为笼壶。笼壶有钢制的,也有直接使用陶罐或贝壳的,伪装成豪华单人间骗章鱼及各种喜欢钻洞的甲壳类动物入住。
准备入水的章鱼壶
图:mediaim.expedia.com
章鱼常生活在结构复杂的海底,拖网拖不到它们,其他的网具更捞不着,而笼壶则刚刚好——这种渔具的形状和章鱼喜欢的洞穴很像,只要把笼壶用绳子挂着沉进海底,就可以等着章鱼自己钻进去,收获的时候等着开“海鲜盲盒”就好。
海滩上的废弃笼壶,就是陶瓷杯底部有个洞,用绳子串起来。摄影:未末
动物捕鱼
打工动物上线
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利用食鱼性动物来捕鱼,比如在许多沿海地区渔民能与海豚建立合作关系,伊洛瓦底江中的伊河豚也能与渔民协作捕鱼,伊河豚会帮助渔民驱赶鱼群到渔网中,而副渔获就是渔民给它们的奖励。
伊河豚,也叫伊河海豚
图源:palmoildetectives
还有些渔民选择驯养动物来帮助捕鱼,比如在我国南方,就有驯养水獭和鸬鹚的传统。不过随着水獭数量的下降和保护地位的提升,驯水獭捕鱼的行为现在在我国已经销声匿迹,但鸬鹚捕鱼还是比较常见的。
孟加拉的渔民正在利用水獭捕鱼
图源:Hiroki Ogawa / Wikipedia
鸬鹚(lú cí) 是一种吃鱼的水鸟,能够潜入水下追捕鱼类,凭本事化身“打工鸟”。在捕鱼时,渔民会带着训练好的鸬鹚开船来到渔场上方,在鸬鹚下水前,它们的脖子会被绑上一圈绳子,这样它抓到大鱼也吞不下去,只能回到船上把鱼吐出来。
鸬鹚:没想到当鸟也还要打工
图:pix.avax.news
除了满足渔民生计以外,鸬鹚捕鱼现在也常常被一些景区当成一个旅游项目来宣传,但鸬鹚的捕鱼效率高得可怕,用得多了甚至有把鱼抓绝的风险,所以现在用鸬鹚来捕鱼其实是被禁止的,只有少数持有证件的渔民才可以合法使用。
电、毒、炸
违法!别试!
有三种捕鱼方式最为遭人唾弃,这就是电鱼、毒鱼和炸鱼。电、毒、炸所过之处,水生动物都被扫荡一空,尤其毒鱼更是毁天灭地。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这三种捕鱼方式都被明令禁止,只有因科研需要,才能经过审批合法使用电鱼的方式采集鱼类,但这毕竟不常见,大家如果在野外见到了这三种勾当,建议直接举报。
电鱼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一种捕鱼方式,不仅对鱼,还对捕鱼者本身。电鱼反被电死的案例并不在少数。图:flow-mer.org.au
特殊的捕鱼方式
1 敲罟(gǔ)(gǔ)捕鱼
在我国沿海,流传着一种被称为“敲罟作业”的捕鱼方式,这是在明朝嘉靖年间由潮汕人发明的捕鱼方式,专克大黄鱼等各种石首鱼。石首鱼的脑袋里有着巨大的耳石,它们的听力因而非常发达,敲罟作业正是利用了石首鱼本来是优势的特点。
在敲罟捕鱼时,众多渔船将鱼群团团围住,不断敲击船上的竹板,巨大的噪音引发石首鱼的耳石共振,从而使它们纷纷昏厥。敲罟作业专杀石首鱼,捕捞效率极高,建国以后这一捕捞方式逐渐在全国沿海推广开来,再加上70年代两轮对东海越冬场的围剿,导致大黄鱼几乎灭绝。
1963年敲罟作业被禁止,但它与后来两轮越冬场围捕的影响仍未完全消失,大黄鱼一直到现在都还是极危物种。
2 高跷钓鱼
在斯里兰卡西南部,还有一种特殊的“高跷钓鱼”法,也叫“立钓”。高跷钓鱼的捕鱼者并不开船捕鱼,而是使用一种特殊的高跷,高跷顶端有一条横杆可以坐人,人就这样踩着高跷立在海中钓鱼。高跷钓鱼能捕到的主要是一些鲱形目的小鱼,但真正使用高跷钓鱼的渔民现在已经很少了,留存下来的大多是旅游性质的,专供游客拍照打卡。
高跷钓鱼
图:harithavillas.com
靠水吃水的漫长时间里,人们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研制出形式各异的捕鱼工具,开发出各式各样的捕鱼方式,然而如今如何平衡渔民的生计、食客的需求和海洋生物的生存,成为了一个摆在人类面前的难题。
上面我们所提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在你所生活的地方,是否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捕鱼方式呢?可以在评论区说一说!
海洋生物纸模,好看又好玩儿,戳戳下图👇
来源: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