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白姜产业添“智”增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0 14:15 1

摘要:日前,记者在位于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的铜陵南门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看到,与别处沟垄交错的姜田不同,这里的姜田均匀分布着一个个直径约10厘米的洞穴,姜农正小心翼翼地用铁钳将一块块姜种放入穴中。

日前,记者在位于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的铜陵南门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看到,与别处沟垄交错的姜田不同,这里的姜田均匀分布着一个个直径约10厘米的洞穴,姜农正小心翼翼地用铁钳将一块块姜种放入穴中。

“这叫‘洞洞姜’,是我们去年从外地引进的生姜洞窝栽培技术。”合作社负责人章浩告诉记者,与传统的开沟起垄种植相比,“洞洞姜”的种植密度更大,土地利用率更高,而且后期不用多次培土,在提升亩均产量的同时,还能有效节省人工。去年,该合作社试种的30亩“洞洞姜”亩产5000余斤。

除了一个个洞穴,部分还未种植的姜田里还覆盖着一层薄膜。章浩告诉记者,在打洞穴种植生姜前,他们会用薄膜覆盖姜田,对其进行为期约一个月的熏蒸消毒,从源头控制生姜病害发生。章浩解释,传统的铜陵白姜种植方式要对姜田进行轮作,他们引进的熏蒸消毒技术就是为了探索铜陵姜田的连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和白姜产量。

铜陵白姜是我市特色农产品,其种植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推进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推动白姜从传统特色农业向现代化特色产业转型发展,我市于2024年出台白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坚持科技赋能”,深化与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企业联系合作,推动白姜产业发展中良种繁育、土壤改良、姜瘟病防治、农艺农机配套、产品研发等关键问题攻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

“从育种到耕作,我们一直尝试借助科技的力量,提升铜陵白姜的产量和品质。”章浩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合作社在采用生姜开沟培土机、拔姜机等现代机械耕作的基础上,通过地下防空洞保鲜贮藏、温室催芽厂房等科技手段探索铜陵白姜保种催芽新途径,并积极研发应用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不仅降低了姜瘟病等病害发生,还有效减少了农药、化肥用量。同时,合作社还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选育改良白姜新品种,示范推广栽培新技术,取得了多项专利。此外,合作社依托白姜育种种植基地,谋划打造集农旅观光、农耕体验、教育研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教育研学基地,进一步推动白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文/方盼亮

自动喷灌

4月7日,天门镇兴化村嘟嘟家庭农场里,工人们在白姜地架设喷灌水管。该农场种植30亩白姜,地块多为山边坡地。为此,农场负责人投入近20万元,铺设约15000米水管,加装喷灌设施,优化白姜水肥管理,助力增产增收。

储著传 摄

错峰种植

日前,在天门镇五峰村,村民在姜田大棚内种下姜种。该村探索错峰种植技术,科学分时段培育姜种,每隔约15天依次进行早、中、晚三批次播种,实现白姜提前与延迟收获,打破季节限制。

高凌君 杨华 摄

来源:铜陵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