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具体分析来看,3月国内新能源的零售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高达72%,豪华品牌和合资品牌分别只有35%和6%。更恐怖的是,2024年自主品牌市占率已冲上65%,2025年或将突破70%。曾经的“合资信仰”为何崩塌?答案就四个字:降维打击。
家人们,这消息简直太炸裂了!
4 月 9 日,乘联分会重磅公布数据。3 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一飞冲天,达到 99.1 万辆,同比增长幅度高达 38%,环比更是增长 45%。
而且,3 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飙升至 51.1%,同比增长 8.7%,这可是今年新能源渗透率首次强势突破 50% 大关。
更让人惊叹的是,3 月整体乘用车零售增速居然创下近十年的历史新高。不得不说,家人们,咱们国产新能源真的是一路狂飙,越来越好啦!
这个成绩背后,靠的是啥?一个字:政策!"两新"政策(以旧换新、报废更新)起了超强拉动作用,刺激了一大波换车需求。
具体分析来看,3月国内新能源的零售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高达72%,豪华品牌和合资品牌分别只有35%和6%。更恐怖的是,2024年自主品牌市占率已冲上65%,2025年或将突破70%。曾经的“合资信仰”为何崩塌?答案就四个字:降维打击。
在技术方面,比亚迪第五代10C的兆瓦闪充、华为鸿蒙智行ADS3.0智驾、吉利雷神电混,直接把合资品牌甩出赛道,没有核心技术的小厂会加速出局(如极越解散、高合倒闭、哪吒欠薪停摆)。
在生态捆绑方面,当合资品牌还在玩CarPlay3,小米汽车的构建人车家生态、OPPO与上汽合作打通“车手互联”,手表、平板都能控车,智己甚至可以用车机语音来点外卖。
在成本控制方面,更是合资车和豪华车的噩梦,例如比亚迪的全民智驾等强硬底盘,就是来源于垂直整合的全产业链自控+规模化生产,让自主品牌敢打价格战;再以零跑为例,2024年四季度单季盈利,靠的不是割韭菜,而是通过全域自研把电驱系统成本砍掉30%。反观另一边,我们看到的却是合资车频繁的关厂裁员、变革高管等消息。
乘联会也做出预警表示,2025年价格战将“极其猛烈”,但这是成本下降后的健康竞争,而非恶性内卷。但如何能在这如此的价格战中幸存下来,继续留在牌桌上才是重中之重。
价格战本质上是技术战、效率战,因此行业的洗牌速度只会越来越快,活下来的玩家将吃下更大蛋糕。这场战役的终局可能是:3-5家巨头掌控80%市场,其余品牌要么转型细分市场,要么沦为代工厂。
当国内新能源渗透率持续突破50%,当政策红利未退、技术迭代加速、市场空间仍在膨胀三股力量形成共振,中国车市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里,唯一确定的是:得技术者得天下,懂用户者赢未来。
当传统巨头还在为“电动化”挣扎时,中国车企早已冲向“智能化+全球化”的星辰大海——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来源:电动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