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大国,美国第二。因为社会分工发展顺序问题,中国在电子制造、机械制造、农副产品等基础制造业发达;而美国在航空航天、医药和军工武器多个高科技行业处于领先。
特朗普发布“关税战”行政令时,提到一个让很多人忽略的信息:让美国制造业回流。
此举动机是什么?为什么很多经济学者警告这一想法可能是痴人说梦?
今天我们从历史观的视角结合美国文化来聊聊这件事。
首先我们要看清一个形势: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大国,美国第二。因为社会分工发展顺序问题,中国在电子制造、机械制造、农副产品等基础制造业发达;而美国在航空航天、医药和军工武器多个高科技行业处于领先。
因此有专家猜测,特朗普提出振兴制造业,很可能是为了讨好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选民的策略,想吸引更多低端产业回流以创造岗位,满足选民的就业期待。但现实远比想象中的复杂。
美国要振兴制造业,真的可能实现吗?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首先,制造业里人工是很大的一项成本。
对企业来说,劳动力越廉价越好。
据阿波罗分析,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年薪略高于7万美元,中国制造业工人平均年薪在1.3万美元左右。
美国要制造业回流,那么不管是美企还是外企在本国生产,成本必然激增。
美国人工成本本来就贵,如果不涨价,必然没有利润。
但如果涨价,不管是出口还是本国内销,产品都很难卖出去,然后就是销量下滑,市场萎缩。这可能会让很多美企大伤元气。
另外,现在自动化技术成熟,那很多制造业肯定是采用高度自动化技术,这样就无法提供多少就业岗位,也无法满足选民的就业期待。
2、从民族文化上看,中国的基础制造业为什么比较发达?
中国人多、内卷是一方面,再一个就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以来,中华民族精神里,勤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中国人更多是靠自己的双手一点点打拼出来的,中国人是出了名的吃苦耐劳。
而美国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掠夺史,战争时发家,后来靠资本金融累积,大发美元国债。
虽然美国的金融股市是全球的风向标,但是他们的基础制造业不比中国。
3、中美文化差异导致消费理念不同,可能进一步加剧两边贸易差。
中国人崇尚勤俭,喜欢省着花、存着花;而美国人的消费观是享乐型的,整体储蓄比较弱。
美国人真的太能花钱了,中国人14亿人口,但消费能力不如美国3.3亿人。
中国人爱存钱,美国人爱消费,这样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两边的贸易差。美国人从中国人手里买了很多东西,但中国人从美国人那里买的东西并不多。
4、这里还涉及到一个结构性发展的顺序问题。
中国是一步步打基础,从基础制造业慢慢转过来,然后逐渐开始转向发展高质量高科技产业。
而美国相反,重点先发展高科技金融行业,但基础制造业根基不稳。
5、但特朗普真的想美国自己做制造业吗?或者说能成吗?
当然不是他想做就能做成的,一方面是前面说的民族精神文化的差异,用一位清华教授的说法就是,由奢入俭难,从前靠发美债过惯了好日子,现在让你回去搞制造业,哪有这么容易?
另一方面是环境阻力,就像前面说的,发展美国本土制造业,美企会元气大伤。
像苹果这样出口市场份额占据相当比例的企业,原本1万左右的苹果你要卖两三万才有利润,那出口市场可以说基本要死掉了。就算有再多的果粉,自身利益当前,管你什么牌子。
总的来说,民族文化塑造了一个国家的基业和发展路径,中华民族勤俭的品格也让我们的产业兴替一步一个脚印走得稳当踏实。
而美国要想制造业回流就难说了,民族文化精神不一样,现有的矛盾又重重,发展制造业也许要改变,甚至重塑美国文化了。
6、再一个可能基础制造业没搞成,还冲击了现有产业。
各国贸易往来是关乎国家间供应链问题,基于地理、政治、人文等要素,世界贸易秩序早已定性。
如果特朗普想通过向全球加征关税来破坏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全球供应链模式,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比如制药行业,从原料到生产经历多年合作,这种供应链体系早在临床试验前期就已经确定,根本没法立刻换掉供应商。
美国贸易组织——制药和生物制药外包协会会长Jill Ross也证实了这个说法。例如美国在药物活性成分上严重依赖他国,其中大部分靠中国、印度和欧洲供应。
加关税只会让药企自己赔钱,或者减少研发投入、裁撤员工。
6、特朗普你说他像是一个会自己踏实搞制造业的人吗?
看看他在对台积电加征关税的那一套态度说辞就知道了——
如果不在美国建厂,就要向台积电征收100%的高额关税。
骨子里还是那套“拿来主义”,这又争又抢连吃带拿的,就差把强盗写在脸上了。
END
写这篇文章,是希望我们能有一个历史观的视角去看待美国“关税战”这件事。
不管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技术,世界规则方方面面的变化会深刻重塑着商业世界,一点点影响到我们每个企业、组织和个人的利益。
当我们看不清前路方向时,不妨学会从过往的史实中去寻找真相。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来源:长财咨询官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