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言说, 创业,是人们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今天,创业又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民生工程”。人们通过创业,为自己“打造饭碗”,为家庭积聚财富,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为国民经济增添活力。
《大学生创业设计教程》封面。
创新创业,永远是大学教育的一门基本课程。
社会需要创新创业。
高等学校就应该好好研究、传播创新创业。
今天。
笔者无意中翻到二十三年前,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大学创业设计教程》,觉得仍然有新意、有亮点,推荐如下……
一,《大学创业设计教程》,中国高等学校的开篇之作,有引领时代潮流之意
《大学创业设计教程》的前言,描写了时代的特点。
下面将《前言》向读者做一些介绍。
前言说, 创业,是人们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今天,创业又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民生工程”。人们通过创业,为自己“打造饭碗”,为家庭积聚财富,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为国民经济增添活力。
创业,是最富有挑战的创造性劳动。社会因创业者的前仆后继而突飞猛进地发展,科技因创业者的聪明才智而一日千里地进步,国家因创业者的创造性劳动而兴旺发达。因而,应该充分认识创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充分肯定创业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创业求生存”、“创业求发展”的时代。依赖国家“铁饭碗”,拿一辈子“铁工资”,坐一辈子"铁交椅"已经成为历史。创业的选择,创业的实践,就非常直接地出现在您的面前:
当你有强烈的实现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财富梦想的时候;或者,自己不适应"上班族"的生活方式的时候;或者,当失业的阴影在你左右的时候;
或者,当就业的机遇与自己擦肩而过的时候;或者,成为创业家的现实在向你招手的时候……这时,你的选择就是创业,创业!!
教育是立国之本。创业需要教育。我们看到,在创业潮风起云涌的同时,创业教育也蓬蓬勃勃开展起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号召在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在这次会议报告中阐述的“21世纪的教育哲学”中提出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能力的问题,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该组织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我们理解,创业教育实质是要解决四大问题:
第一,创业观念或者创业思想问题。创业教育应该是一场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革命。它从根本上要解决"学与用"脱节的问题,让创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成为学习的主要问题。同时,由于传统教育是守业型的,在教学特点上是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创业型教育则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能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以掌握的学习技能为工具,去获取新知识,创造新知识。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大胆地走向社会,自我创业。
第二,创业理论或者创业知识问题。创业教育不等同于职业教育,它作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人生设计”教育,有许许多多深层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探讨。比如,"创业与创富"的关系问题;创业的"财富效应"问题;财富创造的动力学问题;创业资本问题;创业周期问题,等等。由于创业教育的直接背景是社会经济向高新技术、信息化、生态化发展,以及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第三,创业组织或者创业管理问题。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人"、"财"、"物"各种资源;涉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环境、公众、消费者各个方面;涉及信息收集与加工,原材料采购与供应,产品设计与制造,市场开发与培育,渠道建设与完善各个环节;同时,创业又是一种团队建设,需要动员、组织成千上万的劳动者,共同创业。其中,创业的决策选择、运筹帷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就具有特别的组织、管理技能。在这个意义上说,创业是发明者、生产者、管理者、推销者、社会活动者等等多种职业的高度融合。
第四,创业技能或者创业才能问题。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一种新形式。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炼","炼思维"、"炼情商"、"炼财商"、"炼技能",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择业能力、适应能力。
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走出的创业者。张光忠拍照。
出于以上考虑,依据现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状况,对《大学创业设计教程》的内容休系,我们作了如下安排:
第一篇,包括社会创业时代、财富创造与创业、创业设计与人生设计、成功创业要素设计等章节;
第二篇,包括创业目标设计、创业程序设计、创业资本概论、创业资本积累、创业周期设计、创业市场设计、创业园的培育与开发、创业机遇设计等章节;
第三篇,创业心理训练、创业技能训练、现代创业团队训练、大学生创业大奖赛、创富才能训练、创业抗风险素质训练、创业行为管理训练、现代职业设计等章节。
可见,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模拟创业"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比照社会的各行各业,比照市场上的形形色色产品,比照目前流行的消费模式,模拟设计、创办、经营和管理一个企业或公司无疑是创业和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之一。
创办创业园,是目前我国高校最典型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它是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但是,由于受资金、条件、专业的限制,这种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往往把多数学生排斥在创业教育之外。克服这方面的障碍,有待有关领导采取综合措施。
目前,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的授课对象,大都以经济专业为主。实际上,各种专业、各种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接受创业教育,开展创业实践,如一种社团或沙龙的组织与管理、一次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种刊物或报纸的策划与创意、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路径的构想、一个科研或学术研究的立项起草与申请、一种法律实践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等。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重点是应当充分发挥自主性、自由个性和开创性,不拘泥于某一种创业实践方式,尽可能自主地开发和开展各种创业活动,大到开创新的行业、创办一个公司和企业,小到提出一个"点子"或新想法、新设计,都应当纳入创业教育的范畴。
我们正处身于改革开放,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时代,处身于中华民族历史上少有的大振兴、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代里,十分迫切需要弘扬创业精神,振兴民族经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要完成这一宏伟目标,必须重视全民族的创业,创业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适应全球性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已率先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财经院校的创业教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应该看到,市场经济是进行创业教育的基石。市场经济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把每一个人都无情地推向市场,既享受市场带来的幸福和权利,又接受市场的挑战和考验。毫无疑义,开展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大胆地走向社会,面对市场,自主择业,自我创业。由于市场是真正的"大学校"、"大课堂",高校应从大学一年级起就开始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并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加大这种教育的力度。
这本书的完成,凝聚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我指导的研究生,包括熊志华、张彦、肖高平、蒋登峰、陈莉、黄皓、石梦菊、李琪等同学参加了大纲的设计和资料的搜集。胡蕾、路万涛、李欢等同志做了大量的编辑工作。在此一并给予衷心的感谢。
作者
2003年8月8日
于南财文化
二、二十三年前,中国社会上有关创业教育的主要书目,也就是大学生创业教育设计的主要阅读与参考书目
1.郁义鸿、李志能、罗博特· D ·希斯瑞克( Robert D . Hisrich )编著:《创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
2.湖北省教育厅组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杨开明主编:《融资理论与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4.庄毓敏主编:《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张光忠编著:《创业圣经》,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6.文岗编译:《创业管理人》,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7.赵云喜著:《企业设计家﹣﹣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革命》,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版;
8.杨志、方宁编著:《资本创业方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年版;
9.柏桦著:《自我创富﹣﹣个人创富的整体修练》,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10.胡学勤、李肖夫著:《劳动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11.陈文安主编:《创新工程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
12.高建译:《新企业与创业者》(哈佛商学院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卢旭东主编:《创业学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陈东升主编:《资本运营﹣﹣理论方法案例》,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三,从后记忆中,深刻理解大学生创业的智慧
上个世纪的80年代,我与友人共同完成并出版《下海人》一书后,就开始思考"创业学"或者"创业设计"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下海"本身就是创业,也不仅仅本人主讲的《市场营销》、《营销策划》、《世界营销比较》、《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属于广义的《创业学》,还因为我真切地感受到,创业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创业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无意中发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共青团委员会出版的内部刊物《团学通讯》2002年第3期的"创业专辑"中,有一篇采访我的"访谈录",现摘抄如下:
关于创业这个话题,我们非常荣幸地采访到了南财文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光忠教授。张老师对创业是很支持的,也很重视大学生创业,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他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采访的原因。
他说:"我为什么支持大学生创业呢?第一,创业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革命,在某种程度上说,传统教育模式扼杀了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敢于拼搏的精神,而通过创业,就可以大大地拉近大学生与市场的距离。你要创业,你就必须去了解市场,必须去深入地思考现实中的一些问题,从这些思索中得到的东西,在书本中是无法学到的。第二,创业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最好方式。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如果仍然只局限于书本、课堂,不投身于社会则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而创业,能锻炼一个人在智力、技能、实践,特别是心态等等各方面的能力。掌握技能对创业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书本知识即理论,二是社会技能即实践。如何把这两方面良好地结合,没有到社会上去实践是很难实现的。第三,国外大学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是非常支持的,如哈佛、哥大等著名大学都很重视创业。"
在谈到大学生创业在市场中处于优势还是劣势时,张老师平静地说:"那毋庸置疑,绝对是劣势,大学生一般都涉世不深,对社会的了解不够,在市场上要资金缺资金,要关系没关系,要经验缺经验,这些方面都制约了许多大学生前进的步伐。当然,创业本身就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现在你们还年轻,还失败得起,你们有一股冲劲和满腔的热情,这同时也是你们的优势。"
张老师还补充说:"创业和学业是不矛盾的,二者是和谐发展相互补充的,学业为创业打基础,创业为学业作补充,补充大学生在书本上无法学到却又弥足珍贵的东西。"
最后,我请张老师为现在正在创业或正准备创业的同学留几句箴言,张老师略作思索,语重心长地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和平发展的社会,也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个人都必须具备一种创业技能,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的确,身处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仅有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亲自投身于这个社会,击水于中流,才能闯出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
我不知道这篇"访谈录"在学生中有多大的影响,但是,"访谈录"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学生的眼里,我是《创业学》的教师,但是,严格来说,我也是创业道路上的一名学生。创业领域学海无涯,没有教师,只有学生,能够成为一个优秀学生就不错了。
在学生看来,教师是教授创业的,担任公司领导一定是"如虎添翼"。其实,创业成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条件下,仅仅依靠一点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在学生看来,教师的言论是权威的,其实,教师能够说的,也是人生的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经常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是教师获得营养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我看来,现代大学生是相当优秀的群体。他们有思想、有激情,是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中的佼佼者,一般在毕业后的短短几年,就成为企业里的优秀骨干。其成长的速度,是过去年代不能比拟的。他们中也有部分同学,常常有某些不成熟的举动,包括在创业方面的某些失误,但应该是引导与教育的问题,不应该怀疑大学生的大多数。
就我的感觉而言,与学生打交道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学生聪明,好学,具有智慧、能力,经常有一些思想的火花。在许多经济理论、经济实践问题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正是创业所需要的良好品质。
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对学生的态度是问心无愧的。教学、科研,是围绕为学生服务而展开的。编书籍,写教材,是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工作动力的。于是,伴随着一届一届新生入学,我们有了新的寄托;伴随着一届一届毕业生的离校,我们向社会输送了新的人才。我想,这就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全部意义。
在《大学创业设计教程》定稿的时候,向多年来支持我教学工作的教师、同学表示谢意,向多年来给予我许许多多科研上援助的教师、同学表示谢意。
本书的编写,参考、借鉴了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也一并表示谢意。
张光忠
2003年8月10日
重温二十三年前面一本教科书,回过二十三年来我国大学生创业设计的相关进展,万分感慨。
据教育部数据,2023年颧骨在校大学生总规模约4720万﹣4750万人。
2025年预测,假设年均增长率1.5%-2%,2025年在校人数可能在4800万﹣4900万人之间。
也就是说,在校大学生的规模可能达到五千万。
五千万,一个庞大的数字。
其中可能产生庞大的创业大军。可以认为,在大学生中进行创业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办公室的教师。在创业大潮中经受锻炼。
张光忠,写入二零二五年四月十日,北京金融街。
来源:中南财大张光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