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特朗普向全世界高高举起“对等关税”的大棒时,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转发的《铅笔如何制成》科普视频。这个举动让外界开始揣测是不是在去年美国大选中大放异彩的"特马"组合出现分歧。
在特朗普向全世界高高举起“对等关税”的大棒时,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转发的《铅笔如何制成》科普视频。这个举动让外界开始揣测是不是在去年美国大选中大放异彩的"特马"组合出现分歧。
这个展现全球化产业链协作的动作,被外界解读为对特朗普"对等关税"新政的辛辣讽刺。
当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被马斯克公开嘲讽"比一袋砖头还蠢"时,特马组合的政治联姻已彻底走向崩解。
四个月前,当马斯克以"行政效率部工作人员"身份入驻白宫办公室时,华尔街曾盛赞这是"科技与权力的完美联姻"。
这位在新能源、航天、人工智能领域叱咤风云的商界大佬,似乎终于要在政治舞台上施展拳脚。
然而短短百余天后,这位特朗普政府的技术代言人却终于在经济政策上与特朗普分道扬镳。
戏剧性转折的背后,是马斯克在政商两界的双重困境。据彭博社获得的内部邮件显示,马斯克主导的政府数字化改革方案,因触动传统官僚体系利益,在财政部、交通部等部门的联合抵制下已实质搁浅。
更致命的是,其力推的星链卫星政府采购项目,因涉嫌垄断遭到联邦通信委员会调查。当政治抱负接连受挫,这位商界奇才开始重新审视华盛顿的价值天平。
真正促使马斯克与特朗普决裂的,是前几天特朗普签署的《公平贸易行政令》。这份要求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文件,看似延续了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路线,实则将关税武器化推向了新高度。
当德国产汽车零部件关税从2.5%骤增至25%,特斯拉柏林工厂的电池组采购成本瞬间飙升1.2亿美元;而中国输美稀土永磁体关税提升至30%,直接导致上海超级工厂的电机生产成本增加18%。
这些数字在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化为刺眼的红字: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13%,北美市场库存周期延长至68天,股价在政策公布当日暴跌4.9%。
更让马斯克如坐针毡的是,中国商务部在4月6日召集的美资企业座谈会上,特斯拉高管被安排在首位发言。
这个微妙信号,揭开了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对特斯拉的战略价值——其上海工厂单季13万辆的交付量,不仅贡献了全球销量的38.6%,更关键的是维持着22.3%的毛利率。
回望2019年那个寒风凛冽的冬日,马斯克在上海临港挥舞铁锹奠基时,或许并未预见这座超级工厂会成为拯救特斯拉的诺亚方舟。
如今,这里每45秒下线一辆Model Y的产能,不仅消化了美国本土因关税战损失的订单,更通过技术转让协议锁定了2170电池、一体化压铸等核心工艺的本地化生产。
这种"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布局,让特斯拉在特朗普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中意外获得了避风港。
对于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的特斯拉而言,这相当于每年增加约4亿美元的利润安全垫。
这种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与华盛顿步步紧逼的关税大刀形成鲜明对比,迫使马斯克在政治站队与商业生存之间做出抉择。
当观察家们争论马斯克是"理想主义者"还是"机会主义者"时,真正的答案我们每个人都清楚,真正的效率不是筑起高墙,而是拆除壁垒。
这种精心设计的模糊话术,恰似其在得州星际基地发射台上腾空的火箭——既要挣脱地球引力,又需借助推进器的力量。
深谙生存之道的马斯克显然明白,与特朗普的公开决裂必须控制在"技术性反对"层面。其对纳瓦罗的辛辣嘲讽,本质上是对白宫决策层的压力测试。
这场政商博弈的终局尚未到来,但其折射的全球化困局已清晰可见。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追求"美国优先"时,马斯克用辞职表明态度:在21世纪的商业版图上,没有哪个企业能靠孤立主义赢得未来。
上海超级工厂流水线上流动的不只是电动汽车,更是资本对开放市场的本能选择。
或许正如《铅笔如何制成》视频结尾的那句解说:"这支价值50美分的铅笔,它的诞生证明了人类协作可以超越任何地理与政治的界限。"
在这个意义上,特斯拉与中国的深度绑定,或许是马斯克保证商业帝国不缩水的重要方式。
《特斯拉第一季度全球交付336681辆 同比下降13%》金融界2025-04-02 21:18
《内讧升级?马斯克怒怼纳瓦罗,外媒:特朗普核心团队已出现裂痕》环球网2025-04-10 06:40
来源:晓晨鸣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