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姜村、白云村双双纳入四川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建设名单;蝴蝶村油菜花海通过社交媒体传播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环西华经济圈”多个意向合作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城市治理走向“智慧治理”“多元共治”……
汉姜村、白云村双双纳入四川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建设名单;蝴蝶村油菜花海通过社交媒体传播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环西华经济圈”多个意向合作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城市治理走向“智慧治理”“多元共治”……
过去一年,红光街道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红光街道怎样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奋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以“一轴一廊三区一心”擘画新蓝图?又如何以创新解法回应居民的期待?近日,记者走进红光街道,对红光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晓东进行了专题采访。
规划引领:
下好城乡融合“一盘棋”
南侧有闪耀着创新光芒的“环西华经济圈”,北侧有汉姜村连片的油菜花海,这一南一北的鲜明对比,巧妙地勾勒出了红光街道“南城北乡”的独特空间格局。
王晓东这样描述街道的规划思路:
红光的发展,既要留住城市的繁华,也要守住乡村的底色。2025年,围绕“一轴一廊三区一心”的发展格局和“产业提质赋能级,城乡融合立标杆”的发展定位,紧扣郫都区“五大行动”,通过“摸清家底、盘活存量、精准招商、壮大产业、校地融合、打造品牌、强化保障”七大措施,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产业提质增效、项目精准落地,为“科创高地、锦绣郫都”建设贡献红光力量。
据悉,“一轴”即红光大道城镇综合服务轴,不仅串联商业、文化、交通枢纽,更将成为产城融合的“主动脉”、红光的经济“脊梁”;“一廊”则以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串联街道农村片区,形成“农业+旅游+文化”的复合产业链;“三区”包括产业集聚区、高品质生活区、乡村振兴示范区,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一心”即打造“环高校经济发展服务核心”,深度联动西华大学等高校资源,建设创新孵化中心。
校地融合:
让高校“流量”变“留量”
王晓东介绍:
红光街道及周边高校资源富集,与高校开展校地合作,是打通教育科技产业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街道通过“环西华经济圈建设”已挖掘西华大学博士楼等意向合作项目4个,联建创新孵化中心,预计今年6月投运,并招引至少15家企业入驻。
校地融合的深度不止于此。街道还从西华大学周边商圈、环境提升等方面下足功夫,比如已完成的学府街改造提升、广兴巷街区改造,正在推进的西华大学北校门开设、“今夜有好市”特色商业街区打造等,通过以上措施,让高校学子们既能在市井街巷中体验生活温情,又能在创业空间里追逐青春梦想。
乡村振兴:
农旅融合赋能农业“新范式”
如今在红光街道汉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无人收割机与土壤传感器已成“新农具”,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进一步推动园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助力实现农业高产、高效、优质。
除此之外,乡村文旅方面也亮点频频:汉姜村入选2024年全国“五星级”乡村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点位;近期,汉姜村、白云村还被纳入四川省2025年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建设名单;蝴蝶村成功占据春日打卡“朋友圈”……
新的一年,红光街道又为市民准备了哪些惊喜?
王晓东告诉记者:
我们将继续以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汉姜片区为核心,示范带动农村片区5个村连片发展。
据介绍,一方面红光正大力推进3500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田网、水网、路网融合改造,形成红光农村片区“林盘星罗棋布、稻田碧波荡漾、菜花金黄如海”的农业生态底色。
另一方面,将深化农文旅发展,借势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成都影视城,推进蝴蝶村及周边业态运营升级,启动长生村、渔塘坎村、汉姜村约20万平方米新型社区建设。并将沿徐堰河南岸(红光段)3.5公里,将婚恋、林盘总部、研学基地、特色民宿、乡村美食等消费场景聚集起来,实现生态价值高效转化,打造乡村美丽经济带,让美丽乡村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此外,在农业上,街道将推动汉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省级3星园区,联动龙头企业成都绿源行农产品有限公司,打造1000亩绿色蔬菜示范种植基地,整合12户市场经营主体,构建以点带面、协同发展的模式,连片打造9000亩的高产粮油种植基地。建成郫都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冷链物流基地、智慧农业装备示范基地等农业项目9个,力争粮食种植面积达1.2万亩,粮食总产量达6000吨。
民生提质:
打造“15分钟幸福圈”
红光街道作为城镇综合服务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毗邻规划的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面对园区众多企业及近30万常住人口的生活需求,街道又将如何回应市民的期待?
记者了解到,2025年红光街道将推进港泰小学及港泰幼儿园建成投运,建设红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旧城片区排水防涝工程,启动天润路跨线桥、广场路北延线等项目,涵盖教育、医疗、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升级等方方面面,构建“15分钟生活圈”,满足市民的各项生活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红光还将重点打造“红光・中央公园”项目,以“生态营城、场景赋能”为核心理念,创新融合绿色、开放、体验、创新型商业发展模式,打造集公园、商业、酒店、办公、夜经济为一体的复合业态,提升城市商业能级。提档优化同森锦熙商圈载体,让群众“足不出圈”享受品质生活。
红光街道的2025年蓝图,正以创新回应每一个发展命题。当“一轴一廊三区一心”逐渐落地,这座近30万人口的活力新城,将给出城乡高质量发展“答卷”。
来源:天府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