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中,新奇、多变的事物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求的欲望。因此,课堂教学中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切入,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教师先播放有关海底知识的录像让学生观看,动听的音乐、美丽神奇的海底景象,深深地吸引了
阅读教学是语文新教材试验的重头戏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中小学语文阅读技巧和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活中,新奇、多变的事物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求的欲望。因此,课堂教学中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切入,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教师先播放有关海底知识的录像让学生观看,动听的音乐、美丽神奇的海底景象,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看完录像后,学生们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地开始学习新课内容。
再者,我抓住课文的难点,引导学生去探究,能迅速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促进对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直接提出疑问:“鸟的天堂”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鸟的天堂?文章结尾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两个“鸟的天堂”意思一样吗?它们各指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迅速进入课文。从文章的难点切入,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带动了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分析理解。
二、 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进行朗读指导。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增强语感。就体裁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等。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体裁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时,就必须采用鲜明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感。同时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很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的迷人景象。
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可先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到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促进学生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又可以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指导阅读方法,及时交流阅读感想。
在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后,要指导学生恰当的读书方法,如:名人名言类可以精读;童话故事类可以略读;报纸资料先浏览,然后抓住重点再细读。同时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随时记录下来,每周抽一段时间把自己的笔记和感想与同学和老师交流,由于读者在感受作品时选择的角度、敏感的程度、注意的方向、侧重的方面,以及记忆和联想的具体内容的差别,那么感受时的领悟和情感反应也就各相歧异。
以《麻雀》一文为例,我让学生对“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中的“落”作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讲速度的“来得快而猛”;有说态度的“真勇敢、坚定、果断”;有论感情的“一心只爱孩子”;有谈心理的“心急如焚”;有说人物的“真是个奋不顾身的好妈妈”;有提读法的“‘落’字要读得重而快”。通过交流阅读感想,学生既认识了老麻雀舍命救孩子的英勇形象,又对“落”字运用之精妙体会得入木三分。
因学生存在差异,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存在差异,阅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阅读产生的心理感受和体会也是等等不一的。所以我们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在课外阅读中的解读差异。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可能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通过交流阅读感受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达到了同学之间共享阅读成果的目的,同时又为读后感和阅读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101教育旗下品牌101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于101智慧课堂,以智慧教学为核心,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应用解决方案。
来源:我的家乡d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