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鼓励院校布局科普学科,怎样落地? | 解读科普法41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0 18:25 3

摘要:新修订的科普法于2024年12月25日施行,本次修法由原来的6章34条增加到8章60条,近50条内容被扩充和修订。(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新修订的科普法于2024年12月25日施行,本次修法由原来的6章34条增加到8章60条,近50条内容被扩充和修订。(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新修订的科普法凝练过往经验,并上升为国家意志,对全面促进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即日起,《科普时报》特开设“科普法连着你和我”栏目,邀请专家深入解读该法,敬请关注。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

王丽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第五章 科普人员

第四十一条 国家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和完善科普相关学科和专业,培养科普专业人才。

案例

“科普硕士培养”上交亮眼成绩单

AI制图

自2012年起,教育部携手中国科协,联合探索在高校开设科普相关专业。双方联合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6所试点高校,稳步推进科普硕士培养工作。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招收科普硕士1000余名,已毕业的科普硕士就业率超85%。试点工作为科普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一批高层次专门人才,同时积极探索并成功实施了高校与科普机构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培养模式。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新增“科普人员”一章,第四十二条对于国家鼓励培养科普专业人才的路径和方式作出规定,体现出国家对于科普队伍建设的重视和科普人才培养的战略布局。

“国家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和完善科普相关学科和专业”,是对于科普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式的综合性规定。要充分发挥科普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实现科普高质量发展就离不开高素质的科普专业人才。通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是扩大科普人员总量、提升科普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学科与专业既是教育体系的关键要素,也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平台。设置和完善科普相关学科和专业,是培养科普专业人才的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依托科学哲学、科学史、教育学、传播学等与科普相关的专业学科,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综合类高校培养了一大批与科普专业相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很多毕业生成为科普研究和实践中的骨干力量,为我国科普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

“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明确了科普人才培养的关键主体,强调了设立相关学科和专业的院校需要具备一定的师资、设施等教学资源基础,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中国科协推动清华大学等6所试点高校联合中国科技馆、上海科技馆、山东省科技馆、浙江省科技馆、湖北省科技馆、武汉科技馆和广东科学中心等7家科技场馆,充分整合利用资源,将科普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深化为更加适应需求导向、实践导向的有效模式,为其他院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参考。

职业学校是培养科普相关人才的有力补充。截至2024年6月,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共计1613所,其中专科层次职业学校1562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51所。从职业学校的专业领域来看,涉及了科学、技术等大部分领域,很多毕业学生进入现代化产业领域,从事与科技相关的工作。在这些学校开设科普相关学科,提高职业学校学生专业素养和科学素质水平,既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大军提供人才基础,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相关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支持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投入科普相关行业,壮大科普人员队伍。

“培养科普专业人才”是核心目标。科普专业人才是科普工作的核心力量,他们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将复杂的科学知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公众,在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中发挥服务者和领路人的作用。从专业人才的类别来看,不仅指具备广泛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够从事校内科学教育的专职教师,还涵盖从事科普活动策划、设计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科学教育是教育强国战略深入推进的关键领域,《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提出加大相关专业科学教师人才培养力度,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规范地培养一批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来源:中国科普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