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德州丨庆云:小池塘孕育大产业,精品锦鲤游向全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0 14:42 1

摘要:4月8日,走进位于德州市庆云县南侯村的庆云县丰塘锦鲤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映入眼帘的是13个室外养殖池,波光粼粼间,一群群锦鲤正欢快游弋,红白黑相间的鳞片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董事长于洪雷站在池边,一边投喂鱼食,一边介绍起公司的成长历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李庆都 通讯员 马俊良 李煜群

4月8日,走进位于德州市庆云县南侯村的庆云县丰塘锦鲤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映入眼帘的是13个室外养殖池,波光粼粼间,一群群锦鲤正欢快游弋,红白黑相间的鳞片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董事长于洪雷站在池边,一边投喂鱼食,一边介绍起公司的成长历程。

“我们公司2020年注册成立,2021年5月正式投产,目前基地占地60亩,每个养殖池约2亩,还有2个多功能销售展厅。”于洪雷说着,随手抓起一把鱼食撒向池中,瞬间激起一片“锦鲤风暴”。

据悉,目前公司已构建起集锦鲤孵化培育、专业养殖管理、多渠道销售推广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运营体系,主打红白锦鲤、大正三色、昭和三色、丹顶锦鲤等十余个品种,每年投放约300万尾“小水花”,经过严格筛选后,最终留养鱼保持在10万至20万尾之间,其余通过花鸟鱼虫市场、水族馆及直播平台等渠道销往全国,年产值已突破300万元。

于洪雷所说的“小水花”就是“出壳”四五天的小鱼苗,跟随于洪雷的脚步,来到温度稳定的多功能销售展厅,不久之后,即将在这里进行小鱼苗的孵化。

“产鱼需要水温达到25度,每年的4月中下旬开始产鱼,将公鱼和母鱼放在一起,3-4天就能孵化结束,一条鱼能产30万到50万尾小鱼,通过精准调控养殖环境,成活率能达到90%。”于洪雷继续介绍,“小水花”在育苗池中培育3-4天后,待适应外界环境,鱼苗投放需确保水温不低于15℃,因此五一前后便可下塘,下塘时需依据鱼塘大小合理配比,比如两亩左右的鱼塘,一般投放15万尾至20万尾“小水花”,10月底即可长至25厘米。

在展厅内,我们见到了历经7-8次严格筛选后的精品锦鲤,其体型是否流畅、质地是否优良、花纹是否独特以及未来成长的可塑性等,都是评判的关键。“每一条锦鲤都是独特的个体,花色各异。养殖者需综合考量各种因素,选择最合适的售出时机。毕竟,锦鲤的价值并非仅由体型大小决定,精品锦鲤的独特魅力,往往在于其稀缺性与高品质。”于洪雷说。

其中一池昭和三色锦鲤的竞争尤为激烈,需从海量鱼苗中精挑细选,往往100万尾里才能挑出1000只品质上乘的个体。这些经过层层筛选的精品鱼,每条市场售价普遍在1000元至3000多元。“曾经有一条60厘米的大正三色锦鲤以3万余元成交,成为公司最高售价的‘鱼王’。”于洪雷自豪地说。

除了常见的红白黑相间、花纹绚丽的锦鲤品种,该公司还培育了一种通体黄色的芥子锦鲤,这种锦鲤体型壮实,能长到1米多,眼距宽、肩宽尾粗、胆子大,与人的互动也非常亲近。“喂食的时候,它会第一个出来吃,是鱼塘里的‘带头大哥’。”于洪雷笑着说,这种鲤鱼因其独特的性格和体型,深受市场青睐。

于洪雷透露,锦鲤养殖对温度、水质等技术要求极高,诸多细节决定着养殖成败。比如温度低于15℃时需停喂鱼食,喂食过量还会影响鱼的健康,同时保持水质清洁并富含益生菌,以预防寄生虫、病菌等病害。“以前吃过亏,有一年七、八月份因为天气问题,没调整好供氧量,导致整塘鱼缺氧团灭。经过慢慢摸索,现在我们通过创造适宜环境,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为锦鲤提供良好生存条件,确保锦鲤健康成长。”于洪雷说。

谈及未来,于洪雷表示,公司将继续深耕锦鲤养殖领域,提升养殖技术和品质管理水平。“我们计划参加一些品鉴会和比赛,扩大品牌影响力,但前提是先把鱼养好。”他说,锦鲤养殖不仅是传统农业的升级版,更是科技与匠心的结晶。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公司将以“小池塘”孕育“大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来源:齐鲁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