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条山沟——芭蕉沟;一个小镇——芭蕉口镇;一座深山里的小县城——紫阳县城,给我一生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五十年前,三线铁路建设的情景令我至今难以忘怀。我们这群十七岁上下的中学生组建的学生八连,在文革时期艰苦的铁路建设工地上奋斗了近千个日日夜夜。离开那里后的五十
孙树建是“黑七类子女”,除担负超强的体力劳动外,还比其他人多出“精神负担”。一个“大批判”的年代,让无数的孩子承受了应当诅咒的苦难。
孙树建不是气馁,而是奋发。多么好的学兵!他用笔勾画出当年的施工、业余生活、战友情谊。画幅生活气息浓烈,已有很好的素描基础。弥足珍贵。
还有日记,那年那月,所思所想,耳闻目睹,比现在任何人的回忆更真实可信。不仅是孙树建和学兵的财富,也是襄渝铁路建设的财富。
素描和日记中的学生八连
孙树建
一条山沟——芭蕉沟;一个小镇——芭蕉口镇;一座深山里的小县城——紫阳县城,给我一生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五十年前,三线铁路建设的情景令我至今难以忘怀。我们这群十七岁上下的中学生组建的学生八连,在文革时期艰苦的铁路建设工地上奋斗了近千个日日夜夜。离开那里后的五十年间,我曾七次重回芭蕉沟实地怀旧。
我是八连同学中的“黑七类子女”之一,为此付出了他人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只能沉默寡言地全身心投入到艰辛劳动中去。在那个“极左”大环境中去努力学习,改造思想,争取成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几十年过去,芭蕉沟的艰难岁月令人难以忘怀,芭蕉沟的经历刻骨铭心。
当年的我,工余及学习时间之外,用铅笔画素描,记录下我们学生连施工和生活的点滴,成为一件乐于做的事。我没有专门学过绘画,只是些涂鸦般的草图而已。两年多的时间中,也间断写了些日记,虽三句话不离激情的政治话语,但多少记录了当年施工和生活的点滴情景。虽然五十年时光已逝去,还是没有舍得扔掉这些当年的日记本和素描画稿。这次连里纪念征文,我提供几幅素描草图,摘抄几篇日记,和同学们共同回忆那段难忘的岁月,笑看那些不堪回首却偏偏不断回首追忆的往事吧!
后排:王连国(二排长),宋平;前排 :孙树建,孟儒源(五班长)。
日记摘抄
1971年7月26日
在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的伟大号召下,经过我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在解放军同志的帮助指导下,在全连同学们辛勤劳动的努力下,今天我们工班终于胜利打通了主隧道下导洞与平行导洞的第一横导洞!当放炮后知道炸通了通道,我们是多么兴奋。此时广播站播放了这个好消息,十四小队的解放军送来贺信,彩色标语也挂上了。主导洞的接通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同学们为三线建设奋战努力的结果。二个多月来,同学们经过辛苦劳动,由不会到边干边学,不断取得经验。同学们把打隧道和世界革命联系在一起,看做是和某某某的战斗!真是紧握风枪战三线,胸怀五洲受苦人!让我们更加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向解放军和民兵学习,用政治统帅施工,认真总结经验,去迎接新的更加艰巨的任务!
1971年8月5日
今天我们五班菜地里又收了五十五斤南瓜和豆角,看着一个个鲜绿发黄的南瓜,不禁回想起二个月以来副业生产的情景。
记得排上交给我班这块石头坡地时是荒石地,为落实毛主席“五七指示”,向解放军学习。同学们不顾施工回来的劳累,利用休息时间开挖荒地,种上了南瓜和豆角,经过多少次的浇水松土的精心护理,同学们热情很高,常需要挑水浇地,在这山坡上挑水不易。在同学们的养护下,豆角藤南瓜秧铺满后山坡。第一次收获了劳动果实令我们兴奋不已!看着荒坡上已绿色葱葱,是我们响应落实毛主席“五七指示”的结果,是全面创四好连队的结果。现在又到了种植冬菜的季节了,继续种上各种冬菜,争取做到连队自给蔬菜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落实“五七指示”,全面建设连队。
二排 五班,前排左二为孙树建。
1973年4月12日
明天就要动身了,心情很激动。今天是准备时间,利用中午下了趟芭蕉,这是最后一次了,特地看看芭蕉镇全景,向芭蕉告别。上午,招工单位来到连队,在会上宣布了第一批退场的名单和分配工作的人员名单,使我高兴的是我分到了宝鸡铁路分局电力机车段,今后我们就成了铁路工人了,将亲自参加铁路运输的工作了。其他同学们有分到略阳供电段,三原工务段和富平压延厂和省汽车二大队等。我们一行七个人(杜建中,李安林,徐建林,王西军,李师俭,高治凯和我),以后又在一起继续工作和战斗了。
宣布后,招工单位的同志向我们简单地介绍了情况,并勉励我们在铁路上更加努力的工作,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此刻不由想 起许许多多……总之一句话,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的一生。
吃过下午饭开始装车,第二批走的同学们积极帮我们扛行李箱,十四连的解放军同志也前来帮忙,使我们很感动!晚上发了路上的路费和干粮,一切准备就绪。站在门前远望大巴山和芭蕉沟上下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和陪伴我们在一起两年多的门前的大柿子树,使人产生恋恋不舍的感情。是啊,这地方永生不会忘记的。想起两年多的战斗历程,心情无法平静,此时只能默默地远望这一切,向大巴山告别,向芭蕉沟告别!
以前的芭蕉沟荒山荒沟,如今桥隧矗立山间,铁龙即将来到。感到遗憾的是见不到火车通过的情景了,但我相信会有这么一天能再到这里来或经过,再来见见这芭蕉沟!
2013年5月 ,三线退场4 0 全连聚会纪念合影。
梅梓祥推荐
编辑:乐在其中
来源:铁道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