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在4S店听到这样的价格:“20万的凯美瑞,14万直接开走。”当北京那家丰田销售员把话甩出来的那一刻,我意识到,燃油车的黄金时代,真的走到头了。
我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在4S店听到这样的价格:“20万的凯美瑞,14万直接开走。”当北京那家丰田销售员把话甩出来的那一刻,我意识到,燃油车的黄金时代,真的走到头了。
这不是小打小闹的促销,也不是清库存的常规操作——是一次彻底的“集体跳水”,是一个旧时代在用最后的力气挥手告别。
2025年第一季度,合资燃油车迎来史诗级“价格大屠杀”。曾经的“神车们”——速腾、帕萨特、轩逸,一个个都“扑街”得体无完肤。
我去看了新款大众速腾,指导价12.79万的车,现场直接报8.39万。你没听错,新车!不是清库存,也不是旧款返场,就这么光明正大地砍价34%。那一瞬间,我都不太敢相信这就是曾经要排队提车的速腾。
轩逸也跌得厉害。这个曾经的“家轿王者”,起步价已经跌破9万,丰田那双“死盯比亚迪”的眼神,几乎都写在车头上了。
而BBA——那个代表中产阶级“最后体面”的三大豪华品牌,也开始放下架子:奥迪A4L落地价跌破20万,奔驰C级直接让利12万,宝马5系裸车28.7万起。
最让我唏嘘的,是雷克萨斯ES。当年它可是加价排队的“信仰之车”,如今起售价跌到了19.99万。网友的吐槽让我忍不住笑出声:“加价的钱够买两辆比亚迪,早知道我当初买股票了。”
说实话,这场崩盘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而是被新能源车生生“碾”出来的。
你说智能配置?20万以内的新能源车都标配激光雷达、HUD抬头显示、座椅加热+按摩,而合资油车居然还在“倒车影像是不是选装”上纠结,真是让人无语。
更别说使用成本了。我用比亚迪秦L EV实测过,百公里电费不到15块,保养几乎为零。而我那台老速腾,百公里油费超70,保养一次少说500块,还得隔三差五跑4S店。
技术升级也完全不在一个频道。新能源每年OTA升级一次,“越开越聪明”;油车呢?“换壳不换芯”,2025年了,还在用2010年的底盘和技术,真跟诺基亚一个套路。
如果说技术差距还可以通过信仰补足,那政策和市场的“双杀”则是把油车逼到了绝路上。
国七排放标准即将落地,2025年7月1日起,国五车将面临大面积限行。这也逼得车企不得不提前清库存——帕萨特、速腾打骨折甩卖,甚至听说个别经销商贴钱卖车,只为少压点库存。
数据显示,今年3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已经突破51.1%,也就是说,每卖出两辆新车,就有一辆是国产新能源。这个数字背后,其实是整个市场选择的结果。
我刷抖音时看到一个热门话题:#油车时代结束了#,播放量超过10亿。评论区简直神仙打架:
“现在买油车,就像2019年还坚持买诺基亚。”
这话听着扎心,却扎得太准。
前几天我去朋友开的4S店坐了坐,他是大众的代理商。跟我说,第一季度销量暴跌了快40%,库存压得喘不过气,员工工资都开始拖了。
奔驰开始裁员,听说计划裁掉20%;丰田关停了两座中国工厂;现代更直接,把产能往东南亚转移了。这不是“短期阵痛”,而是“系统性衰竭”。
就连二手车市场都跟着崩。三年车龄的帕萨特,残值只剩一半,二手车商直接拒收油车。我一个亲戚想卖掉自己开了两年的思域,折腾两个月都没卖出去,最后干脆挂网上“白送转让”,但愿有人接盘。
当速腾跌破8万,奔驰C级不再高不可攀,我看清的不只是车价的真相,更是一个燃油车时代的落幕。
新能源的“降维打击”、政策的“绞索”,再加上消费者的“觉醒”,构成了这场没有回头路的产业革命。
这不是暂时的震荡,这是全面的“告别”。
很多传统车企,曾靠品牌、情怀和“技术信仰”横行市场,但在时代洪流面前,再高的溢价也挡不住被淘汰的命运。
请记住一句话:时代抛弃你时,连再见都不会说。
来源:熊猫小阳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