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9日,杨凌召开蘸水面产业发展座谈会。蘸水面餐饮企业代表、食材供应商、文化学者及政府部门代表等围绕蘸水面品牌打造、产业培育、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标准制定、市场营销、要素支撑等方面,畅谈体会和意见,助力“一碗面”经济高质量发展。
4月9日,杨凌召开蘸水面产业发展座谈会。蘸水面餐饮企业代表、食材供应商、文化学者及政府部门代表等围绕蘸水面品牌打造、产业培育、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标准制定、市场营销、要素支撑等方面,畅谈体会和意见,助力“一碗面”经济高质量发展。
杨凌蘸水面,作为陕西特色美食的代表,其独特的“色、香、味、情”不仅深受当地居民喜爱,更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慕名品尝,成为杨凌乃至陕西美食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杨凌蘸水面发展势头迅猛,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总产值稳步增长,门店数量在本地及周边地区逐年递增,从业人数也不断攀升。但在品牌建设、标准化推进、市场拓展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等方面,杨凌蘸水面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突破这些瓶颈,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紧迫课题。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是顺应产业发展需求,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寻破局之道。
“品牌建设是蘸水面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杨凌蘸水面产业发展联合会会长陈洁在通报品牌宣传及建设工作情况时说,“这要求我们在技术创新、食材把控、工艺优化以及劳动者培养等方面协同发力。”
西农大食品学院教授张建新说:“技术创新是推动蘸水面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应深入研究食材特性,优化制作工艺与配方,不断推出新产品、新套餐,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要加强对非遗面食传承人的培养,提高其从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确保传统技艺在创新中得以传承。”
杨凌民俗美食专家左文革建议:“要深入挖掘蘸水面背后的文化内涵,将美食与地域文化、历史传承紧密结合。通过文化赋能,提升品牌的独特魅力与吸引力,让杨凌蘸水面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农城忆面经营者谭军平认为:“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不仅要提升其厨艺水平,还要注重服务意识与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蘸水面师傅’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中来合作社王中来说,“合作社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餐饮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食材供应渠道,确保食材的品质与安全。”
……
会上,大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优势,就打造“蘸水面师傅”劳务品牌、提升劳动者素质及就业质量等问题建设建言献策。
“科技在面、功夫在蘸、灵魂在蒜”是杨凌蘸水面的“内核”。在美食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地方特色美食正凭借独特魅力与创新活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文化传播的新引擎。
杨陵区人社局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支持“蘸水面师傅”劳务品牌建设,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开展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等措施,提升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与就业竞争力,推动蘸水面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刘晓
本文来自【杨凌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