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街道:速生蔬菜撑起可持续绿色经济“不断档”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0 19:04 3

摘要:发展蔬菜产业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锦江街道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紧盯市场需求,探索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模式,引导村民种植发展速生蔬菜产业,进一步提高蔬菜商品化率,提升了蔬菜保供能力。

发展蔬菜产业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锦江街道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紧盯市场需求,探索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模式,引导村民种植发展速生蔬菜产业,进一步提高蔬菜商品化率,提升了蔬菜保供能力。

季春时节,走进锦江街道新庄村,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映入眼帘。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在暖阳下闪耀着银色光芒,棚内芹菜、白菜、芥兰等蔬菜绿意盎然,长势喜人。种植大户樊绍明穿梭在大棚间,与工人们一同忙碌地收割着蔬菜。他的50多个大棚里的速生蔬菜正在轮番生长。每个大棚一年可采收蔬菜4至5茬,一年总收入有三四十万元。

“我主要种白菜、上海青、芹菜,还有些新品种。每天能收1000多斤,大部分是运往农田蔬菜批发市场卖,还有一部分是商贩自己来拉。” 樊绍明说。

不远处的茅溪村,同样洋溢着热火朝天的劳作氛围。村民吴先华曾长期在外漂泊务工,随着年龄增长,他选择回到家乡,抓住村里发展速生蔬菜产业的契机,利用家中田地开启了新的事业。如今,他家2亩地的大棚每年能为他带来 5、6万元的收入。吴先华感慨道:“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比在外奔波好太多了!”

速生蔬菜,已成为锦江街道农业发展的新宠。这类蔬菜包含小白菜、上海青、芥兰、芹菜等品种,具有生长周期短的显著特点,从播种到采收通常不超过60天。快速的生长速度不仅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减少了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还让产出的蔬菜更加健康有机,契合当下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

锦江街道仅有新庄、茅溪两个涉农村庄,离主城区仅2公里,人口密集,蔬菜种植面积仅1100余亩,可供蔬菜生产的面积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面积产出丰富充足的蔬菜产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发展速生蔬菜产业,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锦江街道利用交通便利、离城区近的区位优势,大力推广短平快的速生蔬菜种植,为鼓励农户发展蔬菜种植,为农户提供了种子、化肥,安装了部分的简易滴灌设施;同时,还积极与区农业农村部门对接,邀请技术人员上来帮助农户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问题。2024年,我们辖区的蔬菜种植面积累计达到3400余亩,产量7500余吨,相比于传统的农业亩产值增加了2.5倍左右,既富足了蔬菜种植户的腰包,也促进了辖区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锦江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龙伟介绍道。

为实现产销“无缝对接”,进一步推动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锦江街道充分发挥主城区的商业优势,主动与辖区内的商超、农贸市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并在城区多个地点设置免费摊位,让种植户能够便捷地将新鲜蔬菜推向市场,彻底解决了他们的销售之忧。

谈及未来规划,龙伟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稳定蔬菜种植面积,通过政策的引导、补贴等方式,鼓励农户大力发展速生蔬菜,并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以及消费习惯,合理引导农户优化种植的品种;接下来,我们将加快农业项目的建设,完善灌溉排水、机耕道等设施,进一步提升抗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必要的保障。”

在锦江街道,速生蔬菜产业正以蓬勃之势,撑起可持续绿色经济的“不断档” 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碧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欣 崔磊)

一审 | 王淳
二审 | 覃信林
三审 | 陈伟 田赛

来源:碧江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