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民研究员为何捐赠“浙里安”商标权?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0 18:50 4

摘要:据分析,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以个人名义申请注册商标,个人支付商标注册、版权注册、专利维持费等多种费用。他把原本属于个人的商标权无偿捐赠给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应急与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浙江省消防协会、浙江省海豹应急救援中心等单位,完全出于公益慈善动机

据分析,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以个人名义申请注册商标,个人支付商标注册、版权注册、专利维持费等多种费用。他把原本属于个人的商标权无偿捐赠给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应急与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浙江省消防协会、浙江省海豹应急救援中心等单位,完全出于公益慈善动机,不谋求私利。他是这样考虑的:

第一、‌推动公益慈善创新

1. ‌延续知识产权公益模式
夏学民长期以捐赠版权、商标权等无形财产助力公益事业。2018年他曾向浙江省“五水共治”领导小组捐赠《河长》美术作品版权,此次捐赠“浙里安”商标权是其公益模式的延续,旨在探索知识产权与慈善融合的新路径‌。

2. ‌强化社会组织品牌赋能

通过授权浙江省消防协会、浙江省海豹应急救援中心等20余家机构使用“浙里安”商标,为其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领域的普法科普工作提供统一标识,提升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与行动效率‌。

第二、‌响应社会治理需求

1. ‌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
结合浙江基层治理实践,夏学民提出将“枫桥经验”拓展至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领域,捐赠商标权可助力构建“警民协同、多元共治”的平安网络,支持“浙里安”义警协会等组织体系化发展‌。

2. ‌支持公共安全协作网络
授权使用范围涵盖社会救援、应急演练等场景,例如浙江省海豹应急救援中心利用“浙里安”品牌开展联合救援演习,强化社会组织间的协同响应能力‌。

第三、‌践行学术理念与政策导向

1. ‌落实“多元财富论”主张
夏学民提出的“多元财富论”强调非物质财富(如知识产权)的社会价值。捐赠商标权是其理论的具体实践,通过释放商标的公益属性,推动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均衡配置‌。

2. ‌契合《慈善法》修订方向
2024年新修订的《慈善法》增设“应急慈善”条款,此次捐赠开创了知识产权慈善捐赠的先例,为法律实施提供实践样本,同时增强应急慈善领域的资源整合效率‌。

第四、‌实现个人社会价值

1. ‌履行公共政策学者责任
作为浙江省应急与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夏学民通过捐赠强化公共安全领域的学术与实践联动,体现学者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

2. ‌提升公益行动示范效应
捐赠行动通过媒体传播形成广泛社会影响,激励更多个人或机构以创新方式参与公益,例如非独家授权模式为后续同类捐赠提供了可复用的范本‌。

来源:小徐的科学讲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