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老祖宗的这句教诲,如黄钟大吕,千百年来回响在华夏大地,提醒着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可现实中,总有一些人的行径,让人不禁对这句话产生深深的感慨,为何有些人连这简单的道理都抛诸脑后?今天要说的,便是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偷笋事件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老祖宗的这句教诲,如黄钟大吕,千百年来回响在华夏大地,提醒着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可现实中,总有一些人的行径,让人不禁对这句话产生深深的感慨,为何有些人连这简单的道理都抛诸脑后?今天要说的,便是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偷笋事件”。
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本应是岁月静好、充满正能量的一天。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一位身着专业户外装备的男子出现了。从装扮看,他像极了热爱大自然、热衷户外运动的人,背着登山包,手持工具,步伐轻快,像是奔赴一场与自然的美好约会。可他的目的地,却是农民家的山头,那里承载着农民辛勤劳作的希望,满是郁郁葱葱的竹子。
竹子上清晰的编号,是它们有主的证明,在日光下格外显眼,无声地宣告着归属。男子却视若无睹,大大咧咧走进竹林,拿出工具就开始挖笋。起初,旁人或许以为他只是挖一两根尝鲜,可他越挖越兴奋,丝毫没有停手的意思。时间不长,车后备箱就被粗壮鲜嫩的竹笋塞得满满当当。这些竹笋,每一根都凝聚着农民的心血,从播种、育苗,到日常精心施肥、浇水,农民眼巴巴盼着丰收,能多补贴些家用,结果却被男子捷足先登。
挖完笋,男子不仅毫无愧疚,还做出更离谱的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挖笋视频炫耀。视频里他满脸得意,配文写着“徒步挖笋,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挖不完,根本挖不完啊啊啊”。看到这标题,任谁都想质问:这是大自然的馈赠,还是明目张胆的偷窃?在他认知里,这片山头的一切都是无主之物,能随意占有。按这逻辑,再往前走,是不是还能看到“野人养的野鸡和野鸭”,甚至“野房子”?简直荒谬至极。
来算算这一后备箱竹笋的数量,保守估计少说几十根。挖一两个,农民或许能当作不懂事的小插曲,一笑而过。但这满满一后备箱,整个山头的竹笋估计都被挖得所剩无几。农民的心血就这么被肆意践踏,怎能不让人气愤?
再看这些竹笋的结局。男子根本吃不完这么多,就算一天三顿都吃笋也无济于事。大概率是大部分竹笋被随意丢弃,白白浪费。这不仅是对农民劳动成果的不尊重,更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普通人吃两三个竹笋就足够,再多真会吃到腻,男子却贪心不足,挖这么多,其贪婪和人品可见一斑。
事件在网上曝光,瞬间引发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指责男子的行为,义愤填膺地为农民打抱不平。舆论发酵,事情越闹越大。男子或许承受不住口诛笔伐,或许意识到错误,连夜注销抖音号。但他忘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他的行为已被众人铭记,成为批判的对象。
这件事反映出当下一些人道德和素质的缺失。在享受大自然时,应尊重他人劳动成果,遵守公序良俗。每个人都该反思自己的行为,莫让贪婪蒙蔽双眼,莫以“自然馈赠”为借口行不道德之事。希望社会能多些对道德的宣扬,家庭和学校加强对下一代的品德教育,让类似的闹剧不再上演,让社会回归和谐有序,重拾那份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尊重与和谐。
来源:农村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