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史定位:王维将水墨画的“留白”“晕染”技法融入诗歌,通过“空山”“明月”“青苔”等意象群,构建出“色空不二”的禅意美学体系。其田园诗淡化了陶渊明的劳动书写,强化了文人化的审美观照,成为盛唐气象中一道清逸的风景线。
诗史定位:王维将水墨画的“留白”“晕染”技法融入诗歌,通过“空山”“明月”“青苔”等意象群,构建出“色空不二”的禅意美学体系。其田园诗淡化了陶渊明的劳动书写,强化了文人化的审美观照,成为盛唐气象中一道清逸的风景线。
1.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释义:新雨后的空山,秋意漫入黄昏。 明月从松间洒下清光,泉水在石上潺潺流淌。
竹林喧响是浣衣女归来,莲叶轻摇因渔舟穿行。任它春日芳华消逝,我自可长留此间。
赏析:空灵山景与人间烟火交融,尾联反用《楚辞》“王孙兮归来”句,表达归隐之志。
2.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释义:空寂山中不见人影,却听得人语回响。落日余晖透入深林,斑驳光影映上青苔。
赏析:以“空山”与“人语”、“光影”与“青苔”的对比,构建幽深禅境。
3.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释义:独坐幽深竹林,抚琴又纵声长啸。密林无人知晓,唯有明月相照。
赏析:以“独坐”“长啸”写超然世外,明月为知己,尽显孤高洒脱。
4.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释义:中年倾心修道,晚年隐居终南山脚。兴起时独自行走,妙趣唯有己知。漫步至溪流尽头,静坐看云霞升腾。偶遇林中老翁,谈笑忘返时光。
赏析:“水穷云起”暗含禅机,“偶然”二字道尽随缘自适的隐逸心境。
5.
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释义:夕阳斜照村落,牛羊归入深巷。老农惦念牧童,拄杖倚门守望。野鸡啼鸣麦苗抽穗,春蚕休眠桑叶稀疏。农夫扛锄相遇,絮絮闲话家常。见此闲适景象,我怅然吟诵《式微》。
赏析:白描田园日常,尾句借《诗经·式微》反问“胡不归?”,流露归隐之思。
6.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释义:人心闲适方觉桂花飘落,春山入夜更显空寂幽深。明月升起惊动山中栖鸟,断续啼鸣回荡春夜溪涧。
赏析:以“闲”触发对细微自然的感知,“惊鸟”反衬空山静谧,暗合禅宗“动中见静”的观照方式。
7.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释义:雨后初晴原野开阔,极目远眺纤尘不染。城门紧邻渡口,村树绵延溪流交汇处。白亮河水在田畴外闪光,青翠山峰从山背后显现。农忙时节无闲人,全家劳作在田间。
赏析:全景式铺陈雨霁风光,“无氛垢”既写空气澄明,亦喻心灵净化,尾联展现劳动画卷。
8.
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释义:屋脊上斑鸠啼鸣,村头杏花雪白绽放。挥斧修整桑枝,扛锄探查泉水流向。归燕认得旧巢,老农翻看新制历书。举杯欲饮忽停盏,游子惆怅思故乡。
赏析:选取伐桑、观泉等典型农事细节,尾联转折揭示宦游者对田园的深切眷恋。
9.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释义:秋山渐染苍翠,溪水终日潺潺。拄杖伫立柴门外,迎风聆听暮蝉鸣。渡口残留落日余晖,村落升起袅袅炊烟。又遇接舆般的醉客,在五柳树前放声高歌。
赏析:以陶渊明(五柳先生)、接舆(楚狂人)自喻,构建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通篇充满魏晋风度。
10.
田园乐七首·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释义:红桃犹带昨夜雨珠,绿柳轻笼清晨薄雾。落花满地童仆未扫,黄莺啼鸣隐士高眠。
赏析:六言诗打破传统节奏,“未扫”“犹眠”以慵懒笔触写极致闲适,色彩明丽如文人小品画。
11.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释义:久雨空林炊烟缓升,煮菜蒸饭送往东边田垄。广阔水田白鹭掠过,幽暗夏树黄鹂婉转。
山中静修看木槿朝开暮落,松下设斋采摘带露葵菜。村翁已与我毫无隔阂,海鸥为何仍怀猜疑?
赏析:颔联“漠漠”“阴阴”叠字写景千古绝唱,尾联用《列子》海鸥典故,喻抛却机心方得自然真趣。
12.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释义:踏入黄花川境,总沿青溪而行。山路千回百转,路程不足百里。水声喧响于乱石之间,色调幽静在深松影里。微波荡漾浮着水草,清澈溪流倒映芦苇。我心向来淡泊安宁,恰如此溪澄澈澹然。愿坐溪畔巨石上,效仿古人垂钓终老。
赏析:以溪水为精神镜像,“素闲”与“澹清”形成物我呼应,尾联用严子陵钓台典故明志。
13.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释义:下马与你共饮,问君将去何方?你叹仕途失意,欲归终南山旁。只管离去莫再问,且看白云悠悠无绝期。
赏析:突破送别诗缠绵旧套,以“白云”象征永恒自由,展现“不执于物”的道家智慧。
14.
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释义:晚年只爱清静,俗事皆不挂心。自知无治国良策,唯懂回归山林。松风轻拂解开衣带,山月清辉映照弹琴。若问穷达之道,且听渔歌没入河浦深处。
赏析:尾联以“渔歌”作答,暗含“得意忘言”的玄理,体现王维“以禅入诗”的典型手法。
15.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释义:不知香积寺所在,行数里入云雾山峰。古树遮蔽无人小径,深山中钟声杳然传来。泉水流过险石声如呜咽,日光透松林泛着寒意。暮色里空潭曲折幽深,坐禅降伏心中妄念。
赏析:“咽”“冷”二字活化景物,尾联化用佛经“毒龙喻妄心”,将自然景观转化为禅修象征。
16.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释义:终南山高近天界,山脉连绵似达海角。回首白云已合拢,青雾近看却消散。主峰划分不同星域,山谷阴晴气象迥异。欲寻人家投宿,隔溪询问樵夫。
赏析:以宇宙视角写山岳雄姿,“白云”“青霭”虚实相生,尾联平添人间烟火气。
17.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释义:楚地边塞连接三湘,荆门水道汇通九派。江水奔流似出天地之外,山色朦胧于虚实之间。城郭仿佛浮在水畔,波涛摇动遥远天际。襄阳风光如此美好,愿与山简共醉于此。
赏析:“有无中”开创朦胧审美范式,尾联用晋代山简醉饮典故,尽显超逸情怀。
18.
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释义:飒飒秋雨飘洒,浅浅溪水流过石滩。浪花跳跃相互飞溅,白鹭惊起又落回原处。
赏析:捕捉瞬间动态,“惊复下”三字完成“静-动-静”的禅意循环,体现万物自在的本真状态。
19.
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释义:清澈见底的白石浅滩,绿蒲草长得可随手采摘。姑娘家住在溪水两岸,月下滩头浣洗轻纱。
赏析:简笔勾勒如素描,“堪把”写触觉感知,“明月”营造澄明之境,展现纯净的田园牧歌。
20.
漆园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释义:庄子并非傲慢小吏,只是不擅经国要务。偶然做个漆园小官,终日婆娑树影间自得。
赏析:借庄子任漆园吏的典故,“婆娑”既指树影摇曳,亦喻逍遥姿态,阐明“小隐于野”的生命哲学。
来源: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