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意识不断提升,体育产业蓬勃发展,马拉松赛事呈现井喷式增长。据统计,2024年全国累计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总赛事规模达704.86万人次,2025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3月30日,全国超30地同步举办马拉松,揭阳马拉松(以下简称“揭马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意识不断提升,体育产业蓬勃发展,马拉松赛事呈现井喷式增长。据统计,2024年全国累计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总赛事规模达704.86万人次,2025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3月30日,全国超30地同步举办马拉松,揭阳马拉松(以下简称“揭马”)以差异化策略脱颖而出,获得不错的口碑。
发令枪响,黄金万两。这场赛事吸引了2万名跑者齐聚揭阳,其中非本市选手占比60.4%,广东省选手占比81.4%。赛事期间,相关话题全平台播放量超1亿次,带动全市游客量突破45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高达75%,过夜游客同比增长25.55%,同时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需求,成为现象级城市营销案例。那么,当赛道恢复平静,揭阳如何做好体育赛事的“后半篇文章”,让话题流量转化为持久的发展增量?
总结揭马“出圈”要素
通过赛后收到的3200多份参赛选手问卷反馈,参赛者对赛事打出了4.56分的综合评分(满分5分,4.5为优秀),集中点赞赛道设计、民俗表演、美食补给、志愿服务、观众热情。这些高满意度维度,正是揭阳区别于其他赛事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首次举办全程马拉松赛事的城市,揭阳在赛道设计上串联起揭阳楼、滨江路、进贤门景观大桥等城市地标和街景,将最具辨识度的文化“切片”——英歌舞、青狮、舞龙、潮剧、潮州大锣鼓等,嵌入42.195公里的赛道中,打造一个流动的城市文化展厅。沿线密集分布了40个氛围点,1300多名表演者为参赛者们带来60多场非遗展演,一路奔跑,一路精彩。
美食补给站,隆江猪脚、普宁豆干、揭西擂茶、牛肉丸、绿豆饼、砂锅粥、猪肉脯、邹堂梨脯、草粿、酸甜水果、工夫茶……40多种本土风味轮番“投喂”。不少跑者自发开启“赛道吃播”模式,为揭阳“美食城市”IP强势引流。
赛事保障方面,2600名志愿者全程“人工导航+笑容服务”,73辆接驳车无缝衔接接送,5000名安保人员“定人定岗”织起安全网,232名专业医疗保障人员、101台AED在全赛道保驾护航,19.23万名沿线观众自发地热情助威,让跑者不仅感受到赛事组织的专业性,更感受到一座城市的待客之道。
由此可见,做好赛事的“后半篇文章”,揭阳应该重点加强对外展示“文化乐土”“美食之都”“热情之城”这三个城市标签。
让参赛者成为“城市用户”
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把运动爱好融入旅游中,进而催生了跟着赛事去旅游的庞大市场空间,马拉松赛就是典型项目之一。一日办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的现象十分普遍。
通过赛后采访发现,大多数外地跑友会提前1-2天抵达揭阳,到揭阳古城、揭阳市博物馆等景区景点逛一逛,四处打卡当地特色的美食,感受这座城市的人文气息。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大多表示有复游或报名参加下一次揭马的意愿。因此,把这批外地跑者发展成揭阳的“城市用户”是赛事“流量”变为“留量”的关键之一。
揭阳可以采取系统的用户运营策略,通过赛事APP/小程序收集地域、性别、年龄、消费偏好等跑者画像,建立一个精准的用户数据库后,向“目标用户”推送景区、酒店、餐饮店、咖啡店的优惠券,持续延长消费链,提高用户转化率。例如,针对家庭跑者可推送亲子游线路,对年轻跑者则可侧重网红打卡点和夜经济消费场景。
还可设立“揭阳城市跑者俱乐部”,推出“榕江跑者卡”,按参赛次数给予差异化权益,联动揭西黄满寨瀑布旅游区、广东望天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景点,以及特色餐饮门店,为不同级别的跑者提供专属优惠。将一次性参赛者转化为揭阳的“城市用户”,形成“参赛—体验—复访”的良性循环。
构建全民健身新生态
赛事的热度会退去,但全民健身的热情应该持续燃烧。揭阳可以在2025揭马的赛道起点、终点以及沿江步道竖立“42.195km马拉松起点”“21.0975km半程马拉松终点”“5km”“10km”等打卡牌,打造“2025揭马城市跑道”;还可以在揭阳楼广场、万达广场等地配备可人脸识别的储物柜、24小时自助更衣室、直饮水设备等便民设施,让运动变得触手可及。
徒步、乐跑等活动在揭阳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需要系统规划提升。建议结合本地特色,发展“体育+”模式,常态化举行小型的主题赛事,例如:“体育+赏花”的樱花欢乐跑、“体育+公益”的爱心荧光夜跑、“体育+美食”的农特产品健康乐跑,“体育+环保”的无痕生态欢乐跑……实现以跑步为媒,联动优势产业,开发多元业态,将马拉松精神、全民健身精神深植城市肌理,助力加快打造“产业强市 和美揭阳”。
长风破浪会有时,做好体育赛事的“后半篇文章”,需要系统思维和长期主义。
来源 南方+
来源:揭阳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