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被疯传“撤出中国”的真相是什么?背后这一信号值得深思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0 02:43 3

摘要:这两天有一张截图在网上传的飞起,图片内容写着:由于地缘政治及国际业务环境的变化,微软将调整其全球战略布局,并将于2025年4月8日起正式停止在中国区的运营。看到此图,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微软是不是要退出中国了?微软真的要撤了吗?事实真是如此吗?

这两天有一张截图在网上传的飞起,图片内容写着:由于地缘政治及国际业务环境的变化,微软将调整其全球战略布局,并将于2025年4月8日起正式停止在中国区的运营。看到此图,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微软是不是要退出中国了?微软真的要撤了吗?事实真是如此吗?

首先说,微软退出中国不是真的,微软并没有停止中国区业务,这件事,是一个“乌龙”。

首先,发出邮件的主体,不是微软Microsoft,而是微创Wicresoft。

微创是微软的合资公司,负责微软的一部分外包业务,而邮件的措辞,也是“调整全球战略布局”、“正式停止在中国区运营”,好像微软整体要撤一样。

但其实,邮件提到的真正“停止”的,其实是微创,也就是停止在中国处理“海外用户数据”的外包业务。这部分业务,需要从中国迁移出去,搬到其他国家,比如越南、日本、匈牙利等国家地区。

其实跨国公司暂停某地区某项业务都是正常的业务调整操作,只是正值现下关税战的敏感时期,让人不得不多想为何这部分业务突然不在中国做了,到底是不是微软要为撤出中国做准备?

肯定的说,目前微创这次调整和外企撤出中国没有直接关系。包括微创员工都普遍认为,引发这次业务迁移的直接导火索是因为一项刚刚生效的美国法令。

翻译成中文就是《防止受关注国家获取美国人批量敏感个人数据及美国政府相关数据》,这项法令在2024年12月27日由美国司法部正式发布。

其中,美国主体包含了美国公民、国民或合法永居、被美国接收为难民或者提供庇护的个人、仅根据美国法或在美国司法辖区下组建的实体(含其外国分支机构), 或任何位于美国境内的人士。

那么“受关注国家”名单都有谁呢?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和澳门)、古巴、伊朗、朝鲜、俄罗斯、委内瑞拉六个国家,都是“危险人士”。

其中,规则原文有这么一句:自生效日期起,任何美国人士不得在未遵守安全要求的情况下,故意参与涉及关注国家或受限主体的供应商协议、雇佣协议或投资协议的受限数据交易……

也就是说,像微软这样的美资企业,他的业务在中国进行涉及访问“敏感数据”的交易就会被“限制”。而微创是微软的子公司必然也受到法令的限制。

所以,为了规避合规风险,微软最直接的选择就是把这部分涉及敏感数据的业务迁出中国这个“受关注国家”。同时还有一点,该行政令的最终生效时间是2025年4月8日,正好对应上截图中写道的“停止运营”日期。

因此,“微软退出中国”的这场乌龙也就可以解释清楚了,在这个当口,每个人其实都很焦虑,但越是焦虑,越不能被谣言影响我们的理智。

虽然微软退出中国这件事是个乌龙,但是其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值得关注的信号,那就是美国发起的数据战争,争夺的目标不是领土也不是石油黄金,而是数据。

在数字时代,数据已成为全球竞争的关键领域,而数据主权就是一个国家对它自己数据的控制权。

以去年的美国大选为例,大家关注的可能是候选人、投票结果,但其实背后还有一场看不见的“数据战”,选民信息、舆论分析、广告投放策略,这些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持。假如这些数据遭遇了黑客攻击,或者被滥用,这种威胁将不单单是某个国家的烦恼,所有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

所以,美国才会不遗余力地,保护“数据主权”,为了更好地控制数据主权,很多国家开始要求企业将数据“本地化”。

目前,包括全球最大、最权威的公开癌症数据库之一的SEER在内的多个数据平台禁止中国用户使用,即使是此前已经注册过的用户也无法登录。因为,个人健康数据与人类基因组数据也是此项法令中提到的重点受限领域。

从针对中国等个别国家的生物数据限制,到特朗普疯狂挥舞的关税大棒,美国的一系列动作绝非孤立事件,其对我国的遏制与打压正进一步白热化。

同样,相信此次事件也将国家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体系完善和全球合作网络构建等方面采取更大力度的战略布局,加快打造自主可控的数据生态系统。

来源:新新视野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