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嘉兴市政协选树推出75个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典型案例,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全市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履职服务为民的新形象。
2024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嘉兴市政协选树推出75个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典型案例,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全市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履职服务为民的新形象。
近期嘉兴市政协微信公众号策划推出专栏,将陆续展示75个典型案例,进一步激发全市政协委员互学互鉴、同促共进,更好发挥主体作用,强化责任担当。
吴卫明,第三、四、五届秀洲区政协委员。现任嘉兴新洲供销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嘉兴市王店建设供销合作社主任、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三农路上有我 参政建言为民
“1989年 从金华供销学校毕业后,我就一直在服务三农的岗位上,能够为秀洲区农村的发展出一份力,哪怕用我这35年的光阴换得一点点小改变,为农民朋友谋得一点点小幸福,就很值了!”连续担任 三届秀洲区政协委员的吴卫明这样评价自己。连任三届委员,参加界别活动十余次,奉献的优秀提案举不胜举。对吴卫明来说,担任政协委员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多是为国履职为民分忧的责任。他立足乡村振兴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展现新时期政协委员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风采。
小小农药瓶 牵动大事情
在吴卫明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提案就是《关于建立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机制的建议》,那是2014年,他第一次担任政协委员,提案所蕴含的想法,自他担任供销社小职员时期便已萌生。
“那时国家提倡可持续发展,许多塑料瓶、啤酒瓶都能进行回收,我就想到随便丢在田里、河里的 农药瓶、农药包装,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并引发污染问题,能不能也进行回收?”
吴卫明通过调研走访、整理 数据,发现按照全区基本农田40.1965万亩,每年每亩约1.5公斤农药使用情况计算,农药包装物总量远超想象,污染触目惊心。他参照啤酒瓶回收制度的经验,整理出了《关于建立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机制的建议》以及具体的回收机制。
提案很快被采用,但是又出现了新问题。“2018年我供销社的同事跟我说,发现最近回收的农药包装物越来越多,有很多产地发售单位都不在我们省份。我明白我们区的回收机制被别有用心之人钻了漏洞。”
由于吴卫明先人一步提出了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机制,秀洲区得以率先于周边地区推行该制度。然而,这一举措却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他们从外省市以低价收购农药包装物,随后将其流入嘉兴地区以骗取回收补助。这不仅加重了秀洲区的处置成本,也扭曲了吴卫明为本地农户谋福利的初衷。
于是他决定,再提案!
《进一步提高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力度的建议》,吴卫明字斟句酌,他认真梳理核实数据,也表达了歉意。通过这次经历,吴卫明对自己要求更严,对待问题提案反复考量。
一份提案,不是递出去就是提案的终结。吴卫明始终记得自己所有的意见建议,哪些被采纳了,哪些还需要努力,哪些颇有成效,哪些欠妥……他会“回头看”,有不妥就勇于“修正”,做真正对老百姓有益的事。
乡村侃侃谈 跨界没问题
“作为一名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我履职协商的主要领域是农业经济,但我常常跨界,学无止境,为民办事也应该没有边界,因为大家都是围绕乡村振兴在建言献策。”
三届委员,连年获评积极分子。在小组讨论或发表意见时,不管是教育、医疗,抑或是文化、体育,像有默契一般,大家都会邀请吴卫明发表一些意见,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位“跨界王者”。
2018年,吴卫明跨界写下《加快推进以卫生院为主导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建议》,他以医护工作者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认真研读大量卫健、民政数据,积极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对象涵盖老年群体、家属代表和卫生院医护工作人员等,研究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等多部医疗法规及指导意见。2023年,他又跨界写下了《关于推动朱彝尊文化标识建设的建议》,希望能够通过产业化、品牌化、大平台化推动朱彝尊文化的发展。
“在王店工作多年,早年也去过 曝书亭,但是中间有很多年没有迈进园子,有一次我突然想去看看,我一个朋友却劝我说没啥好看的,和十年前一模一样,还更破了,朱彝尊只有王店人知道,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很难过,我觉得我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组织参加“五彩梅里、乡约四季”活动,助力22家农业主体完成展销活动;协助开展第二季夏季“秀洲区青农论坛”;协助开展第三季秀洲区“中国农民丰收节”、第四季南梅村“金秋农产品展销会”,邀请网红进行网络直销带货……
大融合时代,不论是医养结合还是朱彝尊文化、青农论坛还是农产品直播带货,都是向乡村振兴迈进的步伐。所以,当美丽乡村运营需要 吴卫明提意见时,他用《优化美丽乡村运行模式,迈向共富“快车道”》提出文旅融合“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当困难群众旧屋反租需要他提意见时,他又把“规划前置”说到人心坎儿上。
政协委员,是一份荣光,更是一份责任担当。正如吴卫明所说:“我始终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学、勤勉刻苦地干,就是希望能为乡亲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