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动作两种判罚,申花铁腰应得牌,国安成误判受害者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00:08 3

摘要:VAR镜头反复播放着艾迪悬空的右腿与张玉宁扭曲的脚踝时,裁判组给出的解释竟是“先触球不犯规”。可就在一个月前,申花后腰李可的轻微剐蹭却被评议组定性为“必须黄牌警告”。

京沪大战第89分钟,艾迪的鞋底狠狠蹬向张玉宁的小腿。工体五万人的怒吼声中,主裁却示意比赛继续。

这个夜晚,中国足球的遮羞布被彻底撕碎——同样的动作,国安球员被红牌驱逐,申花球员却能全身而退。

VAR镜头反复播放着艾迪悬空的右腿与张玉宁扭曲的脚踝时,裁判组给出的解释竟是“先触球不犯规”。可就在一个月前,申花后腰李可的轻微剐蹭却被评议组定性为“必须黄牌警告”。

一、裁判手里的两把尺子:国安被坑惨了

张源的红牌至今刺痛着京城球迷。面对特谢拉的突破,这位国安中场精准铲断触球后,却因惯性带倒对手遭到直接驱逐。

申花球员艾迪在禁区内对张玉宁的飞铲,明明存在更危险的悬空蹬踏动作,裁判席却集体沉默如金。

更魔幻的对比发生在足协评议组。李可的防守动作被专家认定为“鲁莽但可控”,而艾迪的暴力动作竟被描述为“解围惯性”。难道足球规则会随球衣颜色自动切换?

二、双标风暴席卷中超:这些证据藏不住了

山东泰山外援克雷桑的蹬踏被轻判黄牌,韦世豪相似的犯规却被重罚停赛4场。足协给出的解释是“触球可能性不同”,但慢镜头显示两人动作的危险程度高度相似。

马宁在京蓉之战中的表演更令人瞠目。他花6分钟观看杨立瑜倒地的VAR回放,却对蓉城外援费利佩的踩踏视而不见。这种选择性执法让工体看台响起震天的“黑哨”声浪。

最荒诞的剧本出现在国安VS青岛的赛场。西海岸球员与国安队员相撞被判红牌,

而申花球员对国安更恶劣的犯规却被无视。

裁判委员会的解释文件里,“严重危及安全”的标准竟能朝令夕改。

三、媒体大战背后的真相:有人在操控舆论?

沪上媒体连夜抛出的“先触球论”遭当头棒喝。足协自己公布的裁判手册显示,任何危及球员安全的附加动作都属犯规,这些辩解瞬间沦为笑柄。蹊跷的是争议判罚后的舆论引导。

申花VS亚泰的红牌争议被迅速撤下热搜,而国安申诉书却遭全网限流。某权威媒体甚至发文声称“裁判需要包容”,这种论调让遭遇误判的球队情何以堪?

四、数据不会说谎:这些数字触目惊心申花本赛季5场比赛3次逃过红牌处罚,对手却因此吃到2张直接红牌。在争冠集团中,申花场均被犯规数比国安少40%,

但犯规次数却多出15%。裁判组的双标操作直接改写积分榜。

国安因争议判罚至少损失4个积分,而申花在争议判罚中多拿5分。这9分的鸿沟,

足以决定冠军归属的天平倾斜。金玟哉对奥斯卡的犯规被全网声讨时,

足协火速开出罚单以儆效尤。可艾迪对张玉宁的恶性犯规过去整整两周,纪律委员会仍装聋作哑。这种差别对待,难道就是中国足协宣扬的公平竞赛?

五、外籍裁判的幽灵:我们到底在怕什么?

克拉滕伯格时代的教训历历在目。这位前英超金哨在中超的严格执法,曾让某豪门单场吃到3张红牌。如今本土裁判的“灵活尺度”,

是否在刻意维护某些球队利益?令人费解的是VAR技术的形同虚设。申花VS国安的关键时刻,视频助理裁判集体选择性失明。

而在青岛VS国安的比赛中,VAR却异常积极地支持争议红牌。这项本该维护公平的技术,竟沦为操纵比赛的工具。中国足协反复强调“要理解足球规律”,

当他们自己都不遵守国际足联规则时,这样的辩解何其苍白?从艾迪到克雷桑,从马宁到麦麦提江,这些触目惊心的双标判罚,正在把中超变成全世界足坛的笑柄。

来源:共享寄存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