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源性寄生虫,是指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直接在土壤发育至感染期后经口或皮肤等途径直接感染宿主的一类蠕虫,包括蛔虫、钩虫、蛲虫、鞭虫等。
春日融融,万物复苏,
越来越多人选择踏青、野炊、
采摘体验自然之乐。
在此,陕西疾控提醒:
看似生机勃勃、
绿意盎然的大自然中,
可能潜藏着“看不见的敌人”
——土源性寄生虫。
土源性寄生虫,是指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直接在土壤发育至感染期后经口或皮肤等途径直接感染宿主的一类蠕虫,包括蛔虫、钩虫、蛲虫、鞭虫等。
虫卵或幼虫可污染蔬菜、水果、水源,或通过皮肤(钩虫丝状蚴)侵入人体。
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蛔虫感染
1
营养吸收障碍引发的消瘦、发育迟缓
2
肺部幼虫移行期出现的咳嗽、发热等类肺炎表现
3
虫体代谢物诱发的荨麻疹、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
4
异位寄生引发的胆道蛔虫症、肠梗阻等急重症
钩虫感染
1
皮肤接触期:钩蚴性皮炎,足趾间出现红色丘疹、水疱(俗称“粪毒”、“痒疙瘩”、“地痒疹”)
2
成虫寄生期:
- 慢性失血性贫血(面色苍白、乏力、心悸)
- 消化道功能紊乱(恶心、腹痛、黑便)
- 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和劳动能力丧失
蛲虫感染
1
肛周夜间阵发性瘙痒(雌虫产卵刺激)
2
睡眠障碍(夜惊、磨牙、遗尿)
3
长期反复感染可能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鞭虫感染
1
轻度感染常无明显自觉症状
2
中度感染可见食欲减退、腹胀、黏液便等消化道紊乱
3
重度感染可出现慢性腹泻、里急后重,甚至直肠脱垂
4
长期感染可导致低蛋白血症和贫血
如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遵从医生的临床诊断!
传播途径:这些行为要警惕!
“病从口入”
- 生食未洗净的蔬菜、水果(如凉拌菜、沙拉)。
- 饮用未经消毒的生水(如溪水、井水)。
- 用脏手直接抓食物(尤其接触土壤后未洗手)。
“脚下危机”
- 赤脚接触污染的土壤(如农田、公园草地),钩虫幼虫可穿透皮肤感染。
“农家乐隐患”
- 采摘时直接食用未清洗的蔬果,或在卫生条件不佳的农家厨房用餐。
预防指南:踏青必备“防虫三件套”
01
个人卫生要牢记
- 接触土壤后立即用肥皂洗手,尤其在饭前、处理食物前。
- 避免赤脚行走,穿透气鞋袜减少皮肤暴露。
02
饮食安全莫大意
- 蔬菜、水果彻底清洗,可用盐水浸泡10分钟。
- 生食与熟食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 不喝生水,选择煮沸或瓶装水。
03
环境防护早知道
- 踏青时避开卫生状况差的区域,避免接触可能被粪便污染的土壤。
- 儿童玩耍时注意手部清洁,避免啃咬手指或玩具。
春日踏青,
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
莫让“小虫”破坏健康。
请记住“洗净手、煮熟食、穿好鞋”,
与家人共享健康又快乐的户外时光!
陕西省疾控中心提醒您:
健康无小事,防护在身边!
来源:爱旅游朋朋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