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锦 |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1048-1051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1 04:53 3

摘要:傅伟探讨了2020年将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ADRD)纳入Medicare Advantage(MA)风险调整模型后对患者医疗获取的影响。研究指出,传统Medicare采用按服务付费模式,而MA采用基于风险调整的定额支付模型,支付金额由基线费率与风险评分(含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1048场

经院-全健院

“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

傅伟(美国路易维尔大学助理教授)

讲座主题:

The Inclusion of ADRD Hierarchical Condition Category in Medicare Advantage Risk Adjustment Model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Access to Healthcare

主持人:

崔知涵(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秦雪征教授、施新政长聘教授、石菊长聘副教授、王耀璟长聘副教授、袁野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吕蓓妮助理教授、杨佳楠助理教授、蒋少翔助理研究员

讲座内容:

傅伟探讨了2020年将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ADRD)纳入Medicare Advantage(MA)风险调整模型后对患者医疗获取的影响。研究指出,传统Medicare采用按服务付费模式,而MA采用基于风险调整的定额支付模型,支付金额由基线费率与风险评分(含年龄、性别及特定疾病HCC)共同决定。2014-2020年ADRD未被纳入HCC,可能导致MA计划因财务激励不足而忽视高需求患者,例如通过限制网络或过度审核降低服务成本。2020年政策调整后,ADRD被重新纳入HCC,研究旨在评估此举是否改善了ADRD患者的医疗可及性与经济负担。

研究使用2015-2022年Medicare受益人调查数据,选取ADRD患者为处理组,其他神经疾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分析政策效果。结果显示,ADRD患者在政策实施后“获取医疗服务困难”和“支付账单问题”显著减少(效应值分别为0.066和0.092),但专业医生可及性和护理质量满意度未显著提升。安慰剂测试(如将糖尿病或传统Medicare患者作为假处理组)未发现类似效应,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研究还通过调整样本和协变量控制疫情干扰及自我报告偏倚。

结论认为,ADRD纳入HCC与MA患者医疗可及性改善相关,但受限于自我报告数据的潜在偏倚及未追踪诊断时间变化。未来需进一步探究政策对计划转换(如MA与传统Medicare间流动)及医疗利用(如住院率)的影响。该研究为优化风险调整模型、平衡财务激励与患者需求提供了实证依据。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1049场

宏观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

杨韶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

讲座主题:

Technology Driven Market Concentration through Idea Allocation(通过创意分配实现技术驱动的市场集中)

主持人:

韩晗(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

参与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陈仪副教授、李博长聘副教授、李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赵波长聘副教授、余昌华长聘副教授、李明浩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杨韶爽基于新构建的技术新颖性测度指标,识别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期间的技术突破期与非突破期。实证分析发现,革命性技术涌现时期市场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为此,她构建了一个刻画发明者选择创立新企业或加入不同规模在位企业决策的理论模型,并推导出两项关键理论预测:一是在技术新颖性较高阶段,更大比例的发明者将选择自主创业;二是当发明者选择加入在位企业时,其创意质量与企业规模间存在正向分类匹配关系。这两项理论预测均得到经验证据支持,共同解释了技术突破期市场集中度下降的内在机制。量化分析表明,技术突破总体放缓可解释47.4%的市场集中度上升趋势,且模型模拟的去趋势化市场集中度与实际数据间相关系数高达0.932。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1050场

宏观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

王鹏飞(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

讲座主题:

Synchronization Risk and Price Stickiness: Theory and Evidence(同步风险与价格粘性:理论与证据)

主持人:

韩晗(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

参与老师:

讲座内容:

王鹏飞通过在线消费者评论数据发现,当顾客观察到企业当前定价低于其历史购买价格时,会引发负面情绪并给予低评分,从而对企业形成声誉成本。实证研究表明,相较于同业调整速度,企业价格调整速度越快,其面临的声誉成本越高。基于此实证发现,他构建了刻画企业最优调价时机选择的理论模型,为价格粘性现象提供了微观基础解释。在总量冲击传导机制存在信息摩擦的环境中,个体企业面临同业调价时机的不确定性。这种同步性风险促使所有企业理性选择延迟调价决策。模型预测价格调整既可能出现同步化现象,也可能呈现非同步特征,具体形态取决于信息摩擦程度。该模型还推导出多项理论命题,均与既有文献证据相吻合。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1051场

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

王谦(中诚信认证(深圳)有限公司总裁)

讲座主题:

ESG与绿色金融发展与企业实践

主持人:

王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聘副教授)

讲座内容: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兴技术成为重要的数据要素,全球正在迎来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ESG则是撬动变革的重要工具。王谦首先介绍了国内外ESG和绿色金融的相关发展历程。ESG起源于100多年前教会的伦理投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成为责任投资,开始关注人权、污染等问题;2008年高盛公司提出了投资研究部门需要评估环境社会与治理的风险,由此ESG投资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她将ESG监管的发展历程分为了起步期、ESG标准涌现期、ESG标准与实际相结合期三个阶段。王谦指出,ESG监管的发展正在越来越强制化、规范化、透明化,并越来越关注气候风险。ESG如今已成为全球焦点,在国内发展迅猛,目前全球共有600多家ESG评级机构,中国有19家;ESG基金投放超过500支;ESG信息披露也越发严格。她还简要介绍了国际与国内ESG信息披露的政策动态。

随后,王谦介绍了多个ESG与企业关联的具体案例,并由这些案例说明了ESG监管倒逼中国企业注重环境、社会与治理上的改变。她指出,ESG的价值与意义在于有利于企业吸纳外部投资,目前银行贷款与其他投资市场正在逐步形成ESG的共识,例如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已将ESG表现纳入评级,不良表现将会直接影响投融资成本。

王谦进一步对比了国内外ESG评级体系的一致性与差异,并结合自身业务说明了中国企业参与ISO管理体系制定的重要性。接下来,她详细讲解了ISO IWA48 ESG管理体系框架的内容,以MSCI、标普等评级机构为例说明了评级机构对于组织治理的主要关注点,并通过一些中国企业的正面案例和负面案例说明了国际标准对于我国企业出海的重要性。最后,王谦介绍了香港金管局绿色与可持续金融的相关情况。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约定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工作坊,正式建立了科研领域的交流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根据协议,先后启动了七个工作坊: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宏观经济学工作坊;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和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

2021年伊始,北大经济学院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等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工作坊;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经济学”三校联合工作坊。2022年下半学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合力打造了“经院-全健院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2023年9月新增“行为和实验经济学工作坊”,10月新增“数字经济工作坊”,目前学院共有12个工作坊开展活动。

截止2024年底,工作坊共举办了1031场活动,其中2019年举办了127场活动,2020年举办了82场活动,2021年举办了204场活动,2022年举办了173场活动,2023年举办了227场活动,2024年举办了218场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闻听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