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开播9.4,到完结飙升9.6,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不仅征服了中国观众,也成功屠榜奈飞在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收视,就连一向苛刻的iMDb,也打下极其罕见的9.4高分。
大家好,我是千妈。
从开播9.4,到完结飙升9.6,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不仅征服了中国观众,也成功屠榜奈飞在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收视,就连一向苛刻的iMDb,也打下极其罕见的9.4高分。
▲来源:豆瓣海报
刚看剧名时我差点放弃,以为是“纯爱偶像剧”,查资料才知道,这部剧韩文原名《폭싹 속았수다》,是济州岛方言“辛苦了”的意思,而英文剧名《When Life Gives You Tangerines》,源自一句经典英文谚语:“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make lemonade”,翻译过来是“将生活的苦涩,酿成甘甜”。
剧情主线是由三代女性串联起的人生故事,有人说它表达了“从收拾桌子到掀桌子”的女性主义,我觉得女性只是这部剧中比较显性的符号,之所以要用女性来表达,不是刻意强调女性主义,而是长时间以来,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女性受到的桎梏和压迫的确比男性更深。
拿“掀桌子”这件事来说,男性在外面掀不了桌子,还可以在家掀桌子,封建制度用父权文化为男人留了出口,让他们在外面受的气有处撒。女性不行,女性在哪儿都掀不了桌子,不但掀不了,还要在男人掀完桌子,撒完气后,默默收拾残局。
某种程度上,女性作为社会生物链最低端,承担了所有生存压力、贫富差距、等级代沟给个体带来的伤害。
但编剧意图并不在渲染苦难,她曾借爱纯之口,对金明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希望你也能认同我的人生是有价值的。”
一个普通女性经历的苦难,在历史长河中渺小如砂砾,但正是一代接一代在苦难中未曾放弃信念,尽全力活着的普通女性,托举起了女性权利,也是普通民众权利的发展史。
这就是价值。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从一时得失去理解价值,容易得出令人丧气的答案,如果从发展脉络看过程,会更深刻地理解,价值不一定是当下的赢,它也是坚韧地传承,是努力背负,不放弃前进的人性光辉。
然后,你就会和我一样,选择在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第一代 外婆全光礼
▲来源:电视剧《苦尽柑来遇见你》截图
几年前我曾坐游轮在济州岛短暂停留,记忆里的济州岛,是蓝天白云大海,宫崎骏动画既视感的海湾公路,以及清甜可口的冰淇淋。后来读韩江的《不做告别》,看了这部剧,了解到它背后承载的历史,再看这座岛,就没有了当年的轻松。
资料显示,1960年济州岛有超过23000名海女,这是当时15岁以上女性总人口的21%,也是岛上渔业从业人员的80%。
海女们不戴任何呼吸装置,只身潜入海底,徒手捕捞鲍鱼、海胆,危险系数极高。
但这是当时的济州岛女人,能赚钱养家的唯一方式。
▲来源:纪录片截图
剧中的外婆全光礼,就是其中之一。
光礼每天都是在水下待得最久的一个,是海女中“为了赚钱不要命”的典型。
早年丧夫的她,改嫁了一个不务正业的男人,除了养活没本事的丈夫外,她还想供在前婆家寄人篱下的大女儿吴爱纯上学读书。
女儿小时候不理解养家糊口的含义,在作文里埋怨,妈妈每天除了抓鲍鱼就是抓鲍鱼,没有时间陪自己。《笨鲍鱼》
吴爱纯 三年八班
每天除了鲍鱼就是鲍鱼
暴风雨中的鲍鱼
比孩子还金贵的鲍鱼
我多希望看你早点出水
但我为什么看不见你的踪影
是因为没有鲍鱼吗
是因为搜寻鲍鱼憋气太久吗
又担心又害怕的女儿
只能怪笨鲍鱼让妈妈火冒三丈
她卖一只鲍鱼能赚100韩元
我真想付钱买下她的一天
背痛的妈妈 咳嗽的妈妈
每天有100韩元 就能让她休息了
那时候的爱纯还不知道,妈妈拼上命燃烧自己,就是盼着她有朝一日能离开这座岛,摆脱当“海女”的命运。
光礼的一生,注定是悲壮的,辛劳一生,29岁时就确诊肺癌离世,她的苦难,也是60年代几万名济州海女的缩影:潜水病、家暴、被歧视 “克夫”,诸如此类。
第一代女性,并不懂什么是“女性主义”,她们的“托举”,更多是出于母爱本能的庇护,以及对下一代能走出困境的热切期望。
光礼从不强调自己的付出,因为不愿让女儿产生愧疚,她只会坚定地告诉她:
“可怜的是我,不是你,不要退缩,尽情享受人生。”
临终前,光礼为女儿染指甲、烤鲍鱼,一遍遍叮嘱:
“无论如何都要离开这里。”
这句遗言,也幻化成了爱纯一生的精神火种。
第二代 妈妈吴爱纯
爱纯,是符合时代限定,但又不甘局囿于家庭的女性形象。
她所面临的女性困境,从外婆光礼时代的生存压力变成了男尊女卑、嫌贫爱富的社会偏见。
在学校参加诗歌创作比赛,爱纯写的明明最好,第一名却颁给了“我的区长父亲”。
选班干部,她得票最高,但班长位置却要让贤给落后9票的第二名。
她找老师理论,对方说,要当领导,品德和经济实力一样重要。
和宽植私奔,却只有作为女性的她被开除,只拿到了初中文凭,连进厂当焊工都没份,被迫成为家庭主妇,却从未放弃学习。
写诗、竞选会长,她有过很多“不完美抗争”,虽不似母亲般刚烈,也尽力在自己人生中,用“小碎步反抗” 打破宿命。
爱纯还有一点比母亲好,就是找到了一个无条件支持她的男人。
宽植可能是道东里第一个跟太太同桌吃饭的丈夫,在上世纪70年代,这样的方式无异于“发动一场革命”。
绝大多数男人的爱,只是以爱之名的控制,占有和利用,宽植对爱纯的爱,是真正意义上的爱。
他始终是那个见不得爱纯吃不上小黄鱼,为她没当上班长打抱不平,鼓励她写诗,支持她竞选的男人。
他疼惜她,人生走到末路,还在家里忙忙碌碌,为她准备怎么弄丢也用不完的足量发夹、为她装上多一重门锁独居也不害怕、为她将锅碗瓢盆必备品都下移到够得着的橱柜、为她加固门窗让她台风天不受惊吓。
他欣赏她的反抗,笑叹她小小身躯藏着这么多能量,他不但不将自己置于父权中心愿意让渡特权,还有着脱离特权的承受能力,不遗余力地为她创造便利,告诉她:“你可以掀翻桌子,你掀翻了剩下的我来收拾。”
正因为带着真正爱人的眼光,宽植才能越过自己身为男性更富特权的出厂设置,对妻子充分理解、共情、欣赏与成就。
如果说这是一个看不见女性的社会,他始终能看见她,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爱情。
我们常说,一个成功男性的背后,总是站着一个默默付出的女性,其实女性也一样,一个女性的进步,往往也离不开“男权文化背叛者”的支持与灌注。
第三代 女儿金明
金明聪明、有能力,考上首尔大学,交往了同一所大学的男友。
因为阶级、性别问题,被男友妈妈贬低时,她会直接怼过去:
“我跟英凡一样有能力,我也是家里的老大,我想用自己的钱养家糊口,还有,光是找份工作对我来说还不够,我还有很多打算,想当经理、主管,甚至首席执行官,这没什么好丢脸的吧?”
她有足够的底气与选择权去说出:
“伯母,我之所以忍受你到现在,不是因为我觉得配不上你儿子,是因为我知道你让英凡多难堪。你知道那颗大石头现在在哪里吗?在你儿子的心里,你把那颗大石头放在他心里,你把你儿子的人生当成自己的。”
当男友哭着求金明不要分手时,金明眼含热泪地说:
“我非常深爱你,但是我也深爱我自己。”
金明的蜕变,揭示了代际托举的本质:
尊重和自由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代代累积的微小突破。
就像她在飞机上说的:
“外婆在海里游,妈妈在地上跑,所以我才能在天上飞。”
“我吸收她们的梦想展翅,像呵护种子一样呵护梦想,外婆把梦想托付给妈,妈把梦想托付给我,一个沉重又炽热的梦想,终于,发出鼓动翅膀的声音。”
第一代,用生存托举出教育;
第二代,用枷锁托举出自由;
第三代,用觉醒托举出未来。
这个由三代女性串联起的人生故事,也让我对“女性力量”有了新的理解:
托举可能并不是牺牲,而是一场对抗不公制度的共谋。
光礼、爱纯、金明三代人,从未孤立抗争。
海女们会互相接济、房东婆婆偷偷添米、继母暗中支付房租……在这些女性间的默契中,我清楚感知到,个体的抗争并不是单独的、割裂的,而是在一代代地传承。
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是阵痛的代际传递、资源的代际转移、持续抗争的代际接力,是那句简单又沉重的:
“你要飞远一点,再远一点,不要回头。”
资源提取
文章配图:采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学期过半,如何做好复习和复盘?下周二上午8:30,小半爸和逃妈在直播间一一讲解!
来源:元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