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月三,春风轻拂,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在豫北那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麦田叠翠,菜花铺金,草长莺飞,一片生机盎然。这时节,茅草返青,绿意盎然,而最让儿时的我们心生欢喜的,莫过于那刚刚探出头来的茅芽儿。
三月三,春风轻拂,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在豫北那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麦田叠翠,菜花铺金,草长莺飞,一片生机盎然。这时节,茅草返青,绿意盎然,而最让儿时的我们心生欢喜的,莫过于那刚刚探出头来的茅芽儿。
茅芽儿,是茅草初生叶芽后处于花苞时期的花穗,形似一根织毛衣的棒针,却比棒针多了几分灵动与娇柔。它中间有微微鼓起的小肚子,青白色的头部尖尖的,中间翠绿圆润,顶部点缀着一抹紫红,整个茅芽儿摸上去软软的、滑滑的,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在我们豫北老家,人们常称茅针为茅芽儿,这个名字里蕴含着一种质朴与亲切。茅芽儿通常有两三寸长,三分之二露在地面上,三分之一藏在茅草心儿里,像是羞涩的少女,半遮半掩,欲语还休。每当春风拂过,茅草轻轻摇曳,茅芽儿便随风起舞,仿佛是大自然最美的旋律。
每到三月三,我们这些孩子们便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相约着到天然渠河岸上、田间地头寻茅芽儿。那时候,父母是不会怪罪我们的,因为奶奶说,清明前吃上三次茅芽儿,就能保证一年不害眼。她老人家还一再叮嘱我们,掉在地上的茅芽儿不能拾,拾的话,要噗噗噗朝茅芽儿吹三口气,否则就会耳聋。我们虽然不关心是否真的会耳聋,但心里却对茅芽儿充满了敬畏与珍惜。
抽茅芽儿是一项技术活,需要耐心与细心。太小的茅芽儿抽不出来,老的抽出来也不好吃,最好是三寸左右的,这时的茅芽儿最为鲜嫩。抽茅芽儿时,需要大拇指和食指捏稳,屏住呼吸,顺着它的长势慢慢地运气向上提。当听到“叽”的一声,一根纤巧细长的茅芽儿便乖乖地躺在手中了。那一刻,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与喜悦。
我们把茅芽儿青绿色的外皮一层层剥去,毛绒线一样银白雪亮的茅芽儿就呈现在眼前。它是那样娇嫩鲜亮,又是那样细腻绵软,仿佛刚满月的婴儿的肌肤,让人心生怜爱。乡下娃没那么多讲究,我们顾不得洗去手上的草屑泥土,怀着惊喜将茅芽儿送入口中细品。清甜的汁液裹着一缕草的清香,顿时溢满齿颊,越嚼越甜,越嚼越软,满口生津。一不小心,茅芽儿就顺着唾液滑进了喉咙,留下的是满心的欢喜与满足。
那些年少的日子,茅芽儿成了我们最珍贵的零食,也是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记忆。每当春风拂面,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奔向田野,去寻找那些藏在茅草心儿里的茅芽儿。那时的我们,没有繁重的课业负担,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只有纯真的友谊和简单的快乐。我们在田野上奔跑、嬉戏,笑声在春风中飘荡,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我们。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逐渐长大,离开了那片熟悉的土地,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城市的喧嚣与繁华让我们渐渐忘记了那些年少的日子,忘记了那些藏在茅草心儿里的茅芽儿。然而,每当春风拂面,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那是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的怀念,更是对茅芽儿的眷恋。
于是,在一个春日的午后,我踏上了归乡的路途。当我再次站在那片熟悉的田野上,看着那片叠翠的麦田和铺金的菜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亲切。我沿着天然渠边、河岸上漫步,寻找着那些久违的茅芽儿。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我心生怅然。曾经的茅草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和人来车往的道路。那些藏在茅草心儿里的茅芽儿,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
我怅然若失地站在田野上,心中充满了失落与无奈。我知道,那些年少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些藏在茅草心儿里的茅芽儿也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然而,我仍然怀念那些纯真的友谊、简单的快乐和那些美好的时光。我知道,它们将永远伴随着我,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或许已经忘记了那些年少的日子和那些藏在茅草心儿里的茅芽儿。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聆听内心的声音时,我们会发现,那些美好的记忆仍然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底。它们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让我们在忙碌与疲惫中找到一丝宁静与慰藉。
三月三,茅芽儿尖尖情。那些年少的日子,那些纯真的友谊,那些美好的时光,都如同茅芽儿一般,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它们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牵挂。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那些美好的记忆都将伴随着我们,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的风景。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让我们怀揣着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的怀念和对茅芽儿的眷恋,继续前行。让我们珍惜每一个当下,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让我们带着那些美好的记忆,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与未知。因为,那些藏在茅草心儿里的茅芽儿,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明灯。
编辑:魏涛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