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夏天,刚刚大学毕业的小李,心情像盛开的向日葵。毕业照拍了,工作有着落,未来一片光明。那晚,他和同学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赛,却不料左脚踝开始隐隐作痛。他以为是扭伤,没当回事。谁知,几天后,脚踝肿得像“猪头”,痛到怀疑人生!更离谱的是,他自行买药、热敷
2016年夏天,刚刚大学毕业的小李,心情像盛开的向日葵。毕业照拍了,工作有着落,未来一片光明。那晚,他和同学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赛,却不料左脚踝开始隐隐作痛。他以为是扭伤,没当回事。谁知,几天后,脚踝肿得像“猪头”,痛到怀疑人生!更离谱的是,他自行买药、热敷,结果越弄越糟,疼得半夜拨打120,被救护车抬走。几年后,类似的一幕再次上演——又一次剧痛,又一次120!
小李的脚痛,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简单的“扭伤”会让他两次被救护车送往医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小李的“痛风往事”,揭开痛风这个“无声杀手”的真面目。希望这个故事能让你会心一笑,也能敲响健康警钟:别把所有关节痛都当扭伤,更别乱用药!
2016年6月,小李刚从大学毕业,22岁的他意气风发。拍完毕业照,他和同学约了一场篮球赛,挥汗如雨,开心得像个孩子。比赛结束,他觉得左脚踝有点酸痛,以为是扭伤,没太在意。晚上,同学又组织了聚会,KTV里大家唱得嗨翻天,小李一不小心跳了几下,脚踝突然像被针扎一样,痛得他龇牙咧嘴。
借着厕所的灯光,他一看,吓了一跳:左脚踝肿得像个小馒头,又红又热,轻轻一碰就疼得要命!小李心想:“这扭伤也太夸张了吧?”他以前也扭伤过,但从没这么严重。走路几乎不可能,他一瘸一拐地挪到KTV旁边的私人诊所,想赶紧处理一下,明天还要去新公司报到呢!
诊所的医生摸了摸小李的脚踝,笑着说:“烫手得很!你们这些年轻人,扭伤最常见。就是软组织挫裂,血管渗出液体,肿成这样很正常。”他递给小李一瓶舒经活络油,打包票:“这药专治跌打损伤,50块一瓶,涂上就舒服!”小李一听,觉得挺专业,咬咬牙买了。医生还叮嘱:“回去用热水泡脚,促进循环,效果翻倍!”
小李拄着新买的80块拐杖,费劲地回到宿舍,迫不及待地涂上活络油,泡了热水。谁知,奇迹没发生,噩梦却来了!脚踝不仅没消肿,反而更痛了,像有把小刀在里面搅。舍友回来,看到他满头大汗,调侃道:“这哪是扭伤,是被大黄蜂蛰了吧?肿得比你脑袋还大!”
扭伤的正确处理
急性扭伤需遵循RICE原则: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热敷和活络油可能加重渗出,延缓恢复。——《美国骨科协会指南》
那天晚上,小李疼得彻夜难眠,感觉脚踝像“生了个孩子”。凌晨4点,他才迷迷糊糊睡着。第二天早上,脚踝更夸张了,肿得像个小西瓜,稍微动一下就痛得眼泪打转。舍友看不下去了:“这哪是扭伤?你去校医看看吧!诊所那医生估计不靠谱。”
小李一瘸一拐到了校医室。校医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头,一听他用热水泡脚、涂活络油,气得吹胡子瞪眼:“你这年轻人,傻到家了!扭伤第一时间要冷敷,你用热水烫,不是火上浇油吗?活络油是刺激性药物,急性期用它,等于往伤口撒盐!”小李羞得满脸通红,心疼自己白花了200块。
校医给了他几个冰袋,叮嘱用毛巾包着冰敷,每隔20分钟休息一次。折腾了一上午,脚踝终于没那么痛了,虽然还是肿得厉害。小李暗下决心:以后再也不乱用药了!
好景不长。几天后,毕业聚会又来了。这次是大排档,啤酒、烤串、小龙虾摆满桌。舍友拍着胸脯:“今晚不醉不归!毕业了,明天就是新生活!”小李忘了脚伤,喝了三瓶啤酒,撸了一堆烤串,心情美滋滋。谁知,半夜他被一阵钻心的痛惊醒——左脚踝又痛了!这次比上次还狠,像有人用锤子砸他的骨头。
小李试着下床,痛得站都站不稳,拐杖也帮不上忙。舍友喝得烂醉,根本叫不醒。没办法,他咬牙拨通了120。救护车深夜开到宿舍楼下,小李被担架抬走时,羞得恨不得蒙上脸:“一个大男人,被脚痛搞成这样,太丢人了!”
急诊室里,医生检查后怀疑不是单纯的扭伤,安排了X光和抽血。X光显示没有骨折,但血检结果让小李傻眼:血尿酸高达520μmol/L(正常值
痛风的诊断标准
急性单关节红肿热痛,伴血尿酸升高(>420μmol/L),是痛风的典型表现。影像学可见关节尿酸盐沉积。——《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小李懵了:“痛风?那不是老头子的病吗?我才22岁!”医生摇摇头:“别这么想。我见过最年轻的痛风患者才19岁!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尿酸高了就在关节里沉积,形成尿酸盐晶体,引发剧痛。你这症状,八成是喝酒和烤串诱发的。”
医生给小李开了双氯芬酸钠和少量泼尼松,疼痛几小时后明显缓解。小李感叹:“原来脚不痛这么幸福!”他还特意查了资料:痛风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但年轻人也不安全,尤其是爱喝酒、吃高嘌呤食物的人。啤酒、海鲜、动物内脏,都是痛风的“导火索”。
痛风的流行病学
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全球约1%-4%人群受影响,20-30岁男性患者比例显著增加,与饮食结构改变密切相关。——《柳叶刀》(The Lancet)
出院后,小李老实了两个月,啤酒不喝了,烤串也戒了。脚踝恢复正常,他觉得自己“痊愈”了。谁知,2016年8月,公司聚餐又让他“好了伤疤忘了疼”。领导敬酒,他推不掉,喝了两瓶啤酒,外加一口红酒。当晚,右脚踝和大拇指开始作妖,痛得他满头大汗。
有了经验,小李赶紧去药店买了依托考昔片,一种比双氯芬酸副作用更小的非甾体抗炎药。果然,几个小时后,疼痛缓解了大半。小李暗自庆幸:“还好我机灵,药效这么猛!”他以为,只要有药,痛风就不算啥。
时间来到2019年,小李已经是个“老痛风患者”。这几年,他试过各种药:双氯芬酸、依托考昔、泼尼松,甚至秋水仙碱——一种治疗急性痛风的经典药。医生教他用秋水仙碱的“奇葩”方法:先吃2片(1mg),每2小时1片(0.5mg),吃到腹泻为止,但一天不超过12片。小李苦笑着说:“每次痛风发作,我都在厕所里度过,幸好是坐厕,不然腿都蹲麻了!”
小李还总结了经验:啤酒不能碰,红酒少喝点,海鲜和内脏得忌口,小龙虾更是“雷区”。可生活哪有那么容易控制?2019年的一次公司聚餐,几大盆小龙虾端上来,同事们吃得热火朝天。小李忍不住,吃了三个,心想:“就三个,应该没事吧?”
结果,当晚两只脚踝和大拇指同时“造反”,痛得他站都站不稳。家里药用完了,外卖又送不了,拐杖也不知丢哪去了。小李欲哭无泪:“我真是自作孽!”没办法,他再次拨通120,被救护车抬进急诊室。
急诊室里,医生忙得像打仗,抢救心梗、中风的病人一个接一个。小李被晾在一边,等了半小时才轮到他。他不好意思地说:“医生,我是痛风发作……”医生问:“平时吃啥药?”小李报了一堆:双氯芬酸、秋水仙碱、依托考昔……医生又问:“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吃过吗?”
小李一愣:“没……没听说过。”医生白了他一眼:“痛风光靠止痛哪行?得降尿酸!别嘌醇和非布司他抑制尿酸生成,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你光治标不治本,怪不得反复发作!”小李羞得满脸通红,自以为“久病成医”,原来是个门外汉。
医生给他用了双氯芬酸,并叮嘱:“明天去风湿科好好查查,别再乱用药了!”
第二天,小李请假去了风湿科。医生重新查了血尿酸,结果高达560μmol/L,比三年前还高!医生和蔼地说:“小李,你这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尿酸多了,就在关节和肾脏里沉积,引发关节炎,严重了还会伤肾。你这几年光止痛,没降尿酸,等于在玩火。”
医生还警告:“痛风不控制,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尿酸性肾病,甚至肾衰竭。你才20多岁,别不当回事!”小李吓出一身冷汗,赶紧问:“那咋办?”医生开了非布司他和苯溴马隆,一个抑制尿酸生成,一个促进尿酸排泄,双管齐下。他还叮嘱:“酒得戒,啤酒尤其不行!海鲜、内脏、小龙虾,都得少吃。”
痛风的长期管理
痛风需急性期止痛(如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缓解期降尿酸(如别嘌醇、非布司他)双管齐下,配合饮食控制可显著降低发作率。——《英国风湿病学会指南》
从那以后,小李彻底“洗心革面”。啤酒一口不沾,海鲜浅尝辄止,烤串也换成了蔬菜。他还开始跑步、健身,体重降了10斤。配合非布司他和苯溴马隆,他的血尿酸稳定在350μmol/L左右,整整一年没再发作。小李感慨:“原来关节不痛这么爽!早听医生的话,也不至于被120抬两次!”
痛风曾被认为是“老年病”,但如今越来越“年轻化”。原因有三:
饮食结构改变:啤酒、海鲜、烧烤等高嘌呤食物是年轻人的最爱,直接推高尿酸。生活方式不健康:熬夜、久坐、缺乏运动,让尿酸更容易沉积。遗传因素:部分人天生嘌呤代谢差,哪怕吃得不多,也可能尿酸超标。小李的案例就是典型:大学四年,啤酒烧烤没少吃,加上毕业季的狂欢,尿酸“爆表”,痛风找上门。专家提醒,20-30岁的痛风患者已占总病例的20%以上,年轻人别再觉得自己“百毒不侵”!
高嘌呤食物:啤酒(含酒精又高嘌呤)、海鲜、动物内脏、红肉。不良习惯:熬夜、久坐、暴饮暴食、过量饮酒。乱用药:像小李这样,急性期用热敷、活络油,或只止痛不降尿酸,都是大忌。痛风不可怕,科学管理是关键:
急性期止痛: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缓解疼痛,必要时加少量激素。缓解期降尿酸:非布司他、别嘌醇或苯溴马隆,需医生指导长期服用。饮食控制:少吃高嘌呤食物,多喝水(每天2000ml以上),保持尿液碱性。健康生活: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定期检查:每3-6个月查一次血尿酸和肾功能,防患于未然。小李的故事,像一部青春喜剧,笑中带泪。从以为是扭伤到确诊痛风,从热敷“翻车”到两次被120抬走,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健康面前,没有“差不多”可言。痛风不是绝症,但它提醒我们,年轻不是放纵的资本,啤酒烧烤虽爽,代价可能是钻心的痛。
如今,小李戒了酒,管住嘴,迈开腿,痛风再也没来捣乱。他笑着说:“现在吃顿素菜都香,关节舒服比啥都值!”愿小李的故事,能让你对痛风多一份敬畏,对健康多一份珍惜。别等120来了,才后悔没早点爱惜自己。青春无限好,健康才最重要!
来源:大象健康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