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日,第18个世界孤独症(自闭症)关爱日,孤独症是一个世界关注的议题,孤独儿童成长,面临很多挑战,最需要社会的关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携手CSR环球、友心人共同发起的“神经多元的世界,真棒”世界孤独症日系列倡导活动。活动当晚,摄
由特殊青年制作的烘焙产品在广州健康港星河COCO Park售卖 陈韵熙/摄
世界孤独症宣传视觉标识在广州花城广场闪耀 蒋春桥/摄
本报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李臻 通讯员 冯嘉盈 蔡露诗
2025年4月2日,第18个世界孤独症(自闭症)关爱日,孤独症是一个世界关注的议题,孤独儿童成长,面临很多挑战,最需要社会的关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携手CSR环球、友心人共同发起的“神经多元的世界,真棒”世界孤独症日系列倡导活动。活动当晚,摄影师蒋春桥站在广州花城广场,面向广州塔方向,按下快门,定格下“神经多元的世界,真棒!”这一视觉标识在户外大屏上闪耀的瞬间。
在广州,活动志愿者们手持宣传衍生品穿梭于社区、街道、商场,宣传推广神经多元理念。他们以实际行动,为特殊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贡献力量,让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温暖的人文色彩。
“爱特天使”守护特殊花开
3月底,在广州市少年宫多元艺术融合课程上,一场户外研学活动让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一起参与。特殊孩子希希(化名)在第一轮“比草大赛”中夺得冠军。看着希希的进步,志愿者刘自然欣慰地笑了。刘自然是广州市少年宫“爱特天使”服务队中的一员。自去年10月起,她便陪伴希希上课。回想起那次用叶子绘画风铃的课堂,她印象深刻。面对无从下手的希希,刘自然放慢语速耐心讲解、示范,希希每完成一步都给予肯定。作品完成后,希希自豪地向其他小朋友展示。刘自然感慨道:“对待他要付出双倍的耐心和坚持,就像爸爸妈妈陪伴我成长一样。”如今,“爱特天使”服务队的320余名志愿者,每周都会在广州市少年宫开展服务。该项目曾先后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大奖,备受好评。
伴跑点亮孤独星光
陪伴特殊孩子,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量体裁衣”的智慧,广东救援辅助队志愿者古志文便深谙此道,他平日里热衷运动,2023年底在与跑友闲聊中得知阳光特跑团后,便成为了伴跑志愿者,然而伴跑之路充满挑战,每个孩子都有独特性格,伴跑志愿者需根据其个性灵活调整策略,还要时刻关注孩子身体状况。2024年广州马拉松的伴跑经历令他最为难忘,他陪伴22岁、已有半马经验的孤独症少年开开完成了人生首场全马比赛,全马42公里的挑战对任何人都不易,更何况情绪易波动的孤独症少年,赛前两个月,他和开开每周在二沙岛训练,在这两个月的训练中,志文见证了开开的成长蜕变,起初开开常乱吐口水、拍人肩膀力度不当等,志文总是耐心提醒纠正,后来开开小动作减少、情绪更稳定,古志文认为跑步能锻炼孤独症孩子的耐力,让他们抛开杂念,有益于身心发展 。
刘自然和古志文等志愿者,是万千陪伴特殊孩子群体的志愿者的典型代表,他们共同构筑起特殊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让特殊孩子从“被照顾者”转变为潜力无限的“成长者”。他们以实际行动播撒希望之种,让“神经多元”理念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他们如同投入社会海洋的石子,看似渺小,却能激起层层涟漪,推动社会公众认知变革。
回顾过往,从2024年倡导活动80家机构参与,到2025年增至187家,数字跃升彰显大众对“神经多元”认知的深化。个体行动引发广泛思考,微小力量汇聚成磅礴能量,持续激励更多人投身多元包容事业。展望未来,当志愿者行动成为常态,特殊群体声音获得平等对话机会,“神经多元的世界”将不再是一句口号,而会成为我们共同生活的真实图景。
来源:广州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