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我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收获了 20000 多名粉丝的关注与支持。然而,即便如此,我却不得不承认,对于头条,我仍未完全读懂,尤其是那些复杂多变的规则,至今仍让我如坠云雾之中,摸不着头脑。
今天,是我在头条这片广阔天地辛勤耕耘的第 1342 天。回首这漫长的 3 年半多的时光,心中感慨万千。
在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我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收获了 20000 多名粉丝的关注与支持。然而,即便如此,我却不得不承认,对于头条,我仍未完全读懂,尤其是那些复杂多变的规则,至今仍让我如坠云雾之中,摸不着头脑。
很多时候,面对一些看似诱人的活动或项目,我只能望而却步,选择不去触碰。就像那句俗语所说:“一朝挨蛇咬,十年怕草绳。”曾经,我满怀热情地被“勾引”参加了头条的对对联活动。本以为这是一次展示才华、与众多对联爱好者交流切磋的好机会,却未曾想到,最终竟遭遇了沉重的打击。
当时,铁血的机器毫无情面地判定我对的上联原创度不够,直接扣除了我的信用分。要知道,对联本就是寥寥数语,表达一种意境或情感,其重复的可能性本就较大。可我申诉无门,那种无力感和委屈深深刺痛了我的心。自那以后,我便对头条开展的对对联活动敬而远之,再也不敢轻易涉足。
在古代的诗词大会中,文人墨客们相互切磋,评判标准也多依赖于评委的主观判断,但也会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而如今在头条这样的现代平台上,虽然依靠机器算法提高了效率,但有时也难免会出现误判。
头条作为一个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平台,规则的明确和公正对于维护良好的创作环境至关重要。对于像我这样的创作者来说,一次不公正的对待可能会极大地挫伤积极性。希望未来头条能够在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上更加人性化,让我们这些创作者能够更加安心地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我。
还有一次,突然说我用AI写文章质量低,其实那个文言文《某某某列传》原创作者就是我,我只是让AI翻译一下成现代汉语,竟然被禁言7天,申诉无门。我一气之下,删掉了全部的400多篇文章,准备与头条彻底诀别,那个时候我的粉丝是7000多。
我是一名正团职军转干部,工资足够我养家糊口,写文章纯属爱好,不过我看不懂什么“千字阅读单价”、“获利阅读量”,比如我写的文章《朱元璋大手一挥,今后,应天府南城门外便是咱老朱家的后花园了!》,仅有27个阅读量,但收益1.23元。
而我写的另一篇文章《他两次向我借钱应急,次次违背承诺一拖再拖,还清后被我果断拉黑》1896个阅读量,收益0.39元。
还有,不得不说,这个电脑推荐着实让人难以接受和认可。就拿我所写的两篇稿件来举例吧,情况简直是天差地别。
先说我写的那篇表扬稿,题目是《感天地,姐姐车祸去世后,妹妹因心疼姨侄毅然嫁给姐夫并终身未育》。这是一个充满人间真情与大爱的故事,我在撰写时满怀深情,期望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然而,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仅仅只有 207 个阅读量。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写的批评稿,《毁三观,妻子不愿随军,受不了分居之苦的他竟对小姨子伸出咸猪手》。这篇稿件以一种批判的视角揭示了人性中的丑恶一面。没想到的是,它竟然获得了高达 9.7 万个阅读量。
当然,不可否认,批评类的稿件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通过揭示错误和不良行为,起到警示作用,防止他人重蹈覆辙。可是,即便如此,在推荐方面的差别竟然如此巨大,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或许在当下的社会文化氛围中,人们对于负面、刺激的内容更容易产生关注和兴趣。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些惊世骇俗的事件往往能迅速传播开来,吸引众人的目光。
另外,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生活压力明显变大,在此背景下,吃瓜群众可能更容易被新奇、违背常理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导致这类批评性的内容更容易获得流量。
然而难道就是所谓的“流量密码”吗?难道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在网络世界中脱颖而出,获得大量的关注和推荐?这无疑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反思。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查了许多资料写的《毛主席曾经9次遇险,可谓九死一生,但次次都有如神助般化险为夷》,竟然只给了258个展示,连我自己校对读的2次在内共6个阅读量!
突然想到了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唉,我真是服了!
来源:燕幕散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