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黄金十年”启幕:百亿赛道背后的竞速与突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11:28 4

摘要:024年,中国创新药行业迎来历史性转折点:91种新增医保药品中,38种为“全球新”分子,国产创新药首次在靶点发现、临床设计、国际化布局上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出海案例不断刷新纪录——处于中国创新药“黄金十年”的临界点,“百亿俱乐部”头部药企正以超高的创新药收入增

024年,中国创新药行业迎来历史性转折点:91种新增医保药品中,38种为“全球新”分子,国产创新药首次在靶点发现、临床设计、国际化布局上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出海案例不断刷新纪录——处于中国创新药“黄金十年”的临界点,“百亿俱乐部”头部药企正以超高的创新药收入增速,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迁。

百济神州(ONC.NS、06160.HK、688235.SH):全球化创新先锋

2024年,百济神州总收入达272.14亿元,其中产品收入为269.94亿元,同比增长74.1%,成为推动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其国际化布局功不可没。

核心产品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188.59亿元,同比增长106.4%,成为首个跻身全球“10亿美元俱乐部”的国产创新药;PD-1肿瘤药替雷利珠单抗销售额总计44.67亿元,同比增长17.4%。
作为最烧钱的药企之一,百济神州2024年研发投入140亿元,占营收比例约52%,研发布局覆盖双抗、ADC、CAR-T等前沿领域。强大的研发实力推动其在全球市场加速布局,国际化进程显著提升了产品销售表现,使其在国际创新药市场拥有重要话语权。

恒瑞医药(600276.SH):传统巨头的转型突围

恒瑞医药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22.63%,创新药销售收入138.92亿元(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同比增长30.60%,占总销售收入一半以上。

明星产品PD-1卡瑞利珠单抗国内获批10项适应症,年销售额超40亿元;HER2 ADC(SHR-A1811)临床数据对标国际一线产品,海外授权首付款达1.6亿欧元。

2024年恒瑞研发投入82.28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65.83亿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9.40%,至今恒瑞累计研发投入已超440亿元。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约400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出海方面,目前已实现13笔创新药海外授权合作,其中近三年对外授权8笔。公司将自主研发的Lp(a)抑制剂、DLL3 ADC、PARP1抑制剂等许可给包括默沙东、IDEAYA Biosciences、默克在内的多家海外药企。

翰森制药(03692.HK):创新药高增长典范

翰森制药2024年实现总收入122.61亿元,同比增长约21.3%,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约94.77亿元,同比增长约38.1%,占总收入比例上升至77.3%,成为中国药企成功实现创新转型的样板。

2024年,翰森制药研发开支27.02亿元,同比增长28.8%,占总收入比例22%。翰森制药有40款候选创新药正在开展60余项临床试验,包括ADC、合成多肽、siRNA、双抗及小分子等药物类型,在深化抗肿瘤、代谢等优势领域的同时,快速拓展自免及肾病领域,管线进入新一轮收获期。

国际合作方面,翰森先后与GSK、MSD达成三项海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超52亿美元,借助国内国际研发协同,实现全球同步研发,加速创新价值变现。随着新产品的陆续上市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以及与MNC合作的深化,翰森制药有望在创新药赛道保持高增长态势,巩固其行业地位。

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聚焦核心领域的创新收获期

中国生物制药2024年创新产品收入达120.6亿元,增长21.9%,创新产品占总收入比例达到41.8%。中生以多元化路径推动创新发展,展现出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中生创新药销售主要贡献来自安罗替尼、易立舒及四款生物类似药。安罗替尼是中生创新管线中的核心产品,目前适应症已向一线治疗逐步拓展,第十个适应症上市申请已受理。

2024年,中国生物制药研发投入费用达到50.9亿元,占总收入比例达17.6%,其中约78%投入到创新药研发中。在国际化方面,中生建立海外平台,推动产品全球注册和商业化,并通过与MNC和Biotech的协作,拓展联合开发与对外授权。

目前,中国创新药收入占规模以上药企总营收的24%,相比之下欧美药企的创新药收入占比早已稳定在80%以上。百济神州、翰森制药、恒瑞医药的创新药收入占比分别超过了85%、77%和50%,接近国际一线药企。

四家药企以差异化路径共同印证:当创新药收入占比突破40%阈值,企业将进入“研发-商业化”正循环。尽管中国的创新药起步晚,但头部企业正在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恒瑞医药和中国生物制药连续六年跻身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中国创新药已进入规模化增长和全球化竞争的关键窗口期。从“跑得快”到“跑得远”,未来的赢家将取决于突破重磅品种天花板、打通海外市场以及资本化能力。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增长竞速,更是一次全球视野下的结构性机会。

来源:中国企业家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