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著名的旅游城市大理,在美食“海稍鱼”的发源地,有一个红色旅游文化村——宾川乔甸新庄村。长期以来,我很想见识一下这个声名远播的地方,这个被国内外游客誉为红色文化驿站的旅游目的地。
在著名的旅游城市大理,在美食“海稍鱼”的发源地,有一个红色旅游文化村——宾川乔甸新庄村。长期以来,我很想见识一下这个声名远播的地方,这个被国内外游客誉为红色文化驿站的旅游目的地。
新庄村坐落在海稍水库东侧,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当我接近新庄村时,远眺,看不出与其他的村庄有什么区别。走近,就会发现这里的人着装与众不同。曾几何时,这里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都身着红军军服,闲聊、干活都是如此。
岁月静好、景色宜人、社会和谐。此刻的新庄村,弥漫着葡萄的甜蜜,全村230余人继承红军精神,濡染红色情愫,在向幸福出发的征程中华丽转身,屹立成新时代的风景。
夏日融融,新庄村的葡萄、石榴、橘子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这是一种令人神采飞扬、流连忘返的景致。洁白的云彩飘过,伴随着草儿摇曳、鸟儿欢唱,可与春天百花芬芳、绿染群山相媲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我总希望远方的朋友亲临新庄村,领略诗和远方。
历史已然远逝,但红军精神却代代传承。1936年4月21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萧克、王震等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将士在新庄村休整一晚,与这里的人民结下鱼水深情。当时新庄村9户人家仅有的5个青壮年就有杨世昌、杨世何、杨炳等4人参加了红军,之后为革命事业英勇捐躯。而这一切,在普通的书籍上是难以看到的。“当兵就要当红军”,老房的墙上刷着的标语,向人们述说着那段久远的岁月,让后来的我们感到红军战士的可敬,长征精神的伟大。
走进小巷,走在屋檐下,我看到红色的墙、青色的瓦、复原后的红军指挥部,看到村中建筑物上醒目的大幅红色标语和彩画,令人耳目一新;那一盏盏马灯、一杆杆长枪、一部部发报机、一幅幅图片,让我不由生起一种肃穆。当时光回到2006年,在看到家乡依靠传统粮烟种植难以脱贫致富的现实面前,在外创业有成,出身新庄村的蒲国宏毅然回乡建成了云南首个村级的“红军长征纪念馆”。这个纪念馆,真正承载着“红色情愫”,让新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逶迤的崇山峻岭变得越来越清丽,一座山就是一座丰碑,一个村就是一派风情。2015年8月,在蒲国宏的带领下,新庄村组建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全村村民入股,低保户成了上班族。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和海稍鱼美食文化,成为实打实的“一村一品”;着红军服、戴红军帽、唱红军歌、吃红军饭,成为新时期传承红色文化的纽带。吃农家饭、住农家院、重走长征路、民族团结大联欢等活动丰富多彩,“党支部+红色旅游+贫困户”的模式,开辟了新庄村“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农旅文融合”的新路子。
午后的阳光洒在新庄的村道上,年近古稀的李大妈穿着一身民族服装,坐在路旁亭子边缝鞋垫,飞针走线下“花开富贵”的图案很是夺目。“农闲的时候,我就来这里上班,工资一天50元。家里还种了葡萄,收益非常好。”李大妈说。
“发展乡村旅游,是全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村民杨大姐一边笑迎客人,一边推介红军村的葡萄、红心榴。杨大姐一家三口均是残疾人,曾经是村里的低保户,后来靠着坚强的意志和科技种植发家致富,建起了全村最大、最漂亮的房子。新庄村红色旅游红火后,她把自己的房子装修成客栈:“希望我们新庄村的日子像石榴一样红红火火。”
一串串晶莹剔透、似翡翠般的葡萄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杨大姐说,村里红色旅游的兴起让葡萄销路更广了,游客在田间乘兴采摘,很多人留了微信后多次购买,她家的水果产业走上了电商销售之路,葡萄石榴收益一年比一年好。
风和日丽,无边的绿野静谧安详,默默孕育着丰收,散发出阵阵果香。如今,新庄村通过资源整合、产品创新、产业集聚,初步形成红色教育基地、花果山、葡萄走廊、海花草原、少数民族村五个板块,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景观农业的转变,成为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产业融合示范村。
历史视角下的红色新庄村,因了与南方丝绸之路、盐马古道、茶马古道的过往,就显得陵谷沧桑,值得我们回味;因了与红色革命事业的休戚与共,就显得非同一般,值得我们关注。
为此,特填词《鹧鸪天》一首,表达我对新庄村的敬仰之情:
最恋新庄绿映红,欢歌笑语步春风。扶贫大业民心向,祖国繁荣时代功。
扬正气,存大同,征途处处尽葱茏。延伸幸福和谐路,擘画潮流壮锦中。
来源:掌上曲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