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女小刘每天在业主群,晒她的泰迪穿貂皮的视频,配文"宝贝今天打喷嚏了,妈妈心疼到失眠"。而她亲妈呢?穿件洗得发白的棉袄蹲在花坛边择菜,袖口磨出的毛边比泰迪掉的毛还多——合着亲闺女的孝心都长在狗毛上了?
前言:如今的社会,父母变成了孩子的累赘。中华传统文化哪去了?让父母沦落成了这般模样。别怪林风说话难听,严酷的现实摆在这呢。
美女小刘每天在业主群,晒她的泰迪穿貂皮的视频,配文"宝贝今天打喷嚏了,妈妈心疼到失眠"。而她亲妈呢?穿件洗得发白的棉袄蹲在花坛边择菜,袖口磨出的毛边比泰迪掉的毛还多——合着亲闺女的孝心都长在狗毛上了?
A:狗生赢家VS父母辛酸:谁才是亲生的?
00后小李的手机相册里,自家柯基的照片有2376张,从睁眼到打哈欠都有特写;亲爹的照片呢?仅存3张,还是去年父亲节被逼着拍的"合影",老爷子笑得比哭还难看。
更绝的是,他给狗设置了智能喂食器,却让亲妈每天手动给他热剩饭:"妈,您反正退休在家,多活动活动对身体好。"
某养老院做过统计,95后探视父母时,平均每10分钟摸一次狗绳,30分钟内必说"我家毛孩子还等着遛呢"。
但你要是翻他们的淘宝订单,给狗买的卵磷脂比给亲妈买的降压药贵三倍,给狗订的生日蛋糕上有专属名字,亲爹的生日却只在家族群里发个表情包:"生日快乐哈,记得领红包(0.01元)"。合着在他们心里,爹妈是充话费送的,狗才是从肚子里蹦出来的?
B:电话簿里的"陌生人":亲妈不如狗叫声
同事小张的通话记录堪称魔幻:给宠物店老板打电话18通,给亲妈打电话3通,其中2通是让她寄换季衣服。老太太守着座机等了半年,终于接到儿子电话,结果是问:"妈,我那条印骷髅头的牛仔裤放哪儿了?"
更有姑娘把父母来电设置成"静音+自动挂断",却给狗的智能项圈开通了实时定位——生怕毛孩子走丢,却不怕亲爹妈在医院跑断腿。
最讽刺的是,这群人跟狗说话时温柔得能滴蜜:"宝贝乖乖,妈妈给你买冻干",转头对亲爹吼:"都说了别用给我发视频!我打游戏呢!"气得老爷子偷偷跟邻居说:"我现在听见手机震动就紧张,生怕又是催我给孙子转钱,还不如楼下的流浪狗,至少见着我会摇尾巴。"
C:朋友圈孝子的千层套路:爹妈不如修图软件
打开某大学生的朋友圈,母亲节必晒"和妈妈的温馨时光",配图是亲妈擦玻璃的背影,配文"岁月静好"——实际上老太太刚帮他洗完三桶脏衣服。
更有"独立女性"博主,视频里痛斥"啃老族",转头让亲爹给她的爱犬买进口奶粉,还美其名曰"锻炼老人动手能力"。最绝的是,有人给狗拍"全家福"时,把亲爹妈P成背景板,理由是"二老穿得太土,影响画面美感"。
某短视频平台统计,"教父母用手机"的视频播放量超10亿次,弹幕全是"哈哈哈老人好笨",但你要是看他们给狗拍的教程:"如何训练泰迪握手""比熊泪痕护理指南",每条都写满耐心。
合着在他们眼里,爹妈是需要嫌弃的"老古董",狗才是需要呵护的"小宝贝",连朋友圈的"孝顺"都是修图软件P出来的。
D:谁把孝心喂了狗?不良风气正在"PUA"下一代
现在的影视剧里,主角对宠物比对爹妈贴心,网红博主靠"晒宠"吸粉百万,连广告都在洗脑:"给毛孩子最好的"。于是孩子们学会了:给狗买进口驱虫药时眼都不眨,给亲妈买件羽绒服却要比价三小时;陪狗玩飞盘能玩一下午,陪亲爹下棋五分钟就嫌"无聊"。
更有人把"原生家庭"当遮羞布:"我对我妈凶,都是她当年逼我学习的报应!"却忘了,没有你妈逼你学,说不准你会混成什么德行?能有今天的舒服工作?跟爹妈大把要钱的时候,怎么一个字不提?
张阿姨最近学会了新技能:把儿子的微信备注改成"人形提款机",把狗的备注改成"心肝宝贝"。她说:"现在的孩子啊,心都长在狗身上了。你问他们为啥对爹妈冷漠?嗨,可能是咱们当父母的,没学会摇尾巴吧。"
平时一句嘘寒问暖的话没有,父母打去的电话,也被不耐烦的″忙着呢″敷衍掉。
逢年过节父母准备好饭菜,望眼欲穿的等啊等,等来的却是,″我出去玩儿了,不回去了″。平时也就算了,你忙,可以理解,可举家团圆的除夕夜,却是父母孤独的身影。令人寒心呐!
最后说大实话:别等父母走不动路了,才想起给他们买轮椅;
别等父母入土了,你才来又哭又嚎装孝心。
其实他们想要的并不多,也许只是一个电话,只是一声爸妈,即便生病了,他们也会装作若不其事,因为爸爸妈妈不想牵扯你。但他们牵挂你。毕竟,狗有很多个主人,但爹妈,只有你一个孩子啊。
来源:情感导航——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