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贸易新格局下,跨境电商行业正面临供应链重构与关税壁垒的双重考验。吉宏股份(002803.SZ)最新披露的经营数据却显示出逆周期上涨的业绩韧性,公司跨境电商业务超80%营收来自亚洲市场,叠加自研AI技术矩阵构筑的运营壁垒,使得公司经营业绩不会受到美国加征关
在全球贸易新格局下,跨境电商行业正面临供应链重构与关税壁垒的双重考验。吉宏股份(002803.SZ)最新披露的经营数据却显示出逆周期上涨的业绩韧性,公司跨境电商业务超80%营收来自亚洲市场,叠加自研AI技术矩阵构筑的运营壁垒,使得公司经营业绩不会受到美国加征关税政策的冲击。这也为跨境电商行业应对国际经贸环境波动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
亚洲市场主导确立关税安全边际
作为最早聚焦“一带一路”市场的跨境电商企业,吉宏股份通过长达数年的战略深耕,已在东南亚、东北亚及中东地区建立起深度市场渗透。2024年数据显示,在公司跨境电商业务营收中,亚洲市场贡献度高达80%,市场规模排在前列。这种区域布局,使得公司此次规避了美国市场关税波动风险,降低了业务的不确定性。
市场结构的战略选择背后,是对区域消费红利的精准把控。亚洲市场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年轻消费群体(18-35岁用户占比超65%),更呈现出电商渗透率快速提升(年均+15%)与消费升级(客单价年增12%)的叠加机遇。吉宏股份通过“本土化选品+区域化履约”的深度运营,在亚洲市场已稳居社交电商前三席位。
此外,公司的传统业务包装也进一步将视野投向中东与非洲,通过建设阿联酋和阿曼的生产基地及贸易平台,打造本地化供应链体系。业务覆盖烟草包装、食品及环保包装、生活用纸造纸、环保材料等高增长领域,形成“制造+贸易”的区域协同效应。
AI技术矩阵重塑跨境电商竞争范式
区别于传统跨境电商的流量依赖模式,吉宏股份构建的“算法-数据-履约”技术闭环,正在改写行业竞争规则。公司自主研发的Giikin系统与GPT等大模型的深度融合,打造出四大核心技术优势:
一是智能决策中枢。公司基于多模态数据分析的选品系统,通过实时抓取十余个主流电商平台、2000万+商品数据,结合NLP情感分析挖掘消费趋势,使选品周期缩短60%,爆款预测准确率提升至82%。
二是内容生成引擎。公司所组建的AI素材工厂能够实现从商品理解(72小时完成新品知识图谱构建)、多语言翻译(支持28种语言智能排版)、场景化内容生成(单日产出10万级创意素材)的全流程自动化,素材转化效率较人工提升3倍。
三是精准投放系统。公司依托2.1亿用户行为数据,训练出的投放模型,可动态优化200+广告维度参数,在TikTok等平台实现CTR(点击率)18.6%的行业领先水平,单客户获取成本降低40%。
四是智能履约网络。公司通过机器学习预测区域仓配需求,在东南亚建立的"中心仓+卫星仓"体系使平均配送时效缩短至1.8天,退货率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技术壁垒构建穿越周期的增长动能
面对全球经贸环境的不确定性,吉宏股份的抗风险能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市场的多元化。公司亚洲市场的高占比与中东非洲的拓展,形成“关税免疫区”;RCEP区域一体化深化,进一步巩固贸易便利性。二是效率壁垒。公司AI技术将运营成本降低30%-40%,使公司在流量红利消退期仍保持利润率,2024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仍达到了63.16%。
在行业普遍受困于流量成本攀升的背景下,吉宏股份的技术投入开始显现规模效应。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凭借数据优势,孵化的SENADABIKES、Veimia等自有品牌通过AI驱动的DTC(直接触达消费者)模式,在细分品类已实现25%-35%的复购率,品牌业务贡献率不断提升,验证了技术赋能下的价值升级路径。
面对全球经贸环境的不确定性,吉宏股份的实践显示,跨境电商的竞争本质已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革命。其以亚洲市场为基座、以AI技术为杠杆的商业模式,通过“数据-算法-履约”的持续迭代,构建起穿越周期的增长飞轮。随着RCEP区域协同效应的深化,这种技术驱动的本地化运营能力,或将重新定义新兴市场跨境电商的竞争格局。(记者 罗逸姝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