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创造高品质生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2025年20项民心工程。本期《百姓问政》关注市商务局和市文旅局承担的民心工程项目。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创造高品质生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2025年20项民心工程。本期《百姓问政》关注市商务局和市文旅局承担的民心工程项目。
市商务局:
新建和改造提升9个标准化菜市场
今年天津计划要新建和改造提升9个标准化菜市场,打造20个高质量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9个标准化菜市场中,有6个是新建项目,有3个是改造提升项目。建成后可为29个社区的16万居民提供买菜购物便利。20个高质量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将为139个社区的65万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多元、高品质的消费供给,同时也为本市其他便民圈建设树立了标杆,发挥了典型带动作用。
记者:今年要改造提升3个标准化菜市场,主要是改造哪些方面?
市商务局局长 孙剑楠: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环境提升,像河东的阳安里菜市场,上一次改造大概在十几年以前,这次针对性地制定了改造提升方案,首先把墙体、岛台做了提升,另外也改善了排水、供电、消防这些设施。另外一方面就是业态方面的提升和完善,比如像南开的体育中心菜市场,原来它的业态相对比较单一,只卖菜,但根据周边群众需求,增设了便民食堂,同时也配备了公厕。通过这些提升,更能满足周边群众的需求。
记者:今年20项民心工程中提出了要打造20个布局合理、业态功能完善、智慧便捷的高质量一刻钟城市便民生活圈,主要是在哪些方面补齐了哪些商业业态?
孙剑楠:20个高质量的便民生活圈,覆盖全市13个区,目前滨海新区打造三个便民生活圈,河西、和平、南开、西青、武清、宝坻是两个高质量便民生活圈,其他相关区都有一个便民生活圈。比如说在河西的谊景村便民生活圈,它在便民生活圈里根据群众需要,建设了再生资源的回收网点,也配备了一些适老化的设施,在党群服务中心,增设了水电气热交费的一体化交费机,社区的老年人就感觉非常方便。通过这些业态的提升完善,让周边群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都有所提升。
记者:今年重点打造的2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去年相比有哪些新的变化?
孙剑楠:从特点上看,一是从中心城区向环城四区、远郊区扩展,二是业态更加完善,根据群众生活需要在完善新场景、新业态这方面下功夫,三是服务的对象从周边群众向城市的服务群体延伸,例如南开的大悦城便民生活圈打造的户外劳动者友好街区。
记者:今年市商务局要承担很多的民心工程任务,怎么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任务?
孙剑楠:商务局还是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民生保障和扩大消费,已经把民心工程列入全年的重点工作,同时清单化、任务化做好各项任务的安排,盯好各个节点。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过程中要听大家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把好事办好,让民心工程真正成为暖心工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市文旅局:
“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
今年的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将组织市级专业艺术院团知名艺术家参演的新创或保留经典剧(节)目进行展演,并特邀国家级重点艺术院团和国外知名演出团体来津演出。演出季主体演出时间为4月至6月,类型涵盖京剧、评剧、河北梆子、话剧、儿童剧、曲艺、杂技、交响乐等多种形式。在此基础上遴选出10场国内外脍炙人口的精品剧目进行集中展演,为群众奉献上视听盛宴。同时还将举办第十届市民文化艺术节,以各区文化场馆、文化广场、基层文化站为阵地,综合运用歌舞、曲艺、书画、展览、诵读、摄影等形式,精心策划推出50余项群众文化活动。
“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活动将发挥本市文博资源优势,突出津派文化特色,在元旦、春节、五一、端午、国庆等节日开展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适时开展延时开放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记者: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这项活动设立的初衷是什么?基于一个什么样的考虑设立这样一个活动?
市文旅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副处长 闫雅苹: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一些传统的价值观,传统理念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而博物馆是展示文物的场所,更是一个社会教育的大课堂,在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观众可以通过近距离地观看文物,参与博物馆里面的各种文化活动,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在古代人们是如何过这些传统节日的,从而激发人们对传统价值观、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围绕重要的时间节点,比如即将到来的五一,还有后面的国庆节,继续策划推出相应主题的展览和文化活动,让博物馆里的这些展览和文化活动,与节气文化、生肖文化、传统民间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一个有机的结合。
记者:当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元,比如很多年轻人喜欢沉浸式演艺类的传统文化展览,天博如何去挖掘自身资源,打造更多传统文化展示的新场景?
天津博物馆党委副书记 钱玲:天博这几年一直在做跨界融合方面的尝试,通过这种跨界融合,其实是来拓展一些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场景,比如天博在去年举办琥珀展、哈萨克斯坦文物展的时候,都引入一些新的艺术表达。另外在科技赋能上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做敦煌艺术展时,就与天津美术学院合作推出了数字展示。就像这种观展体验,给观众带来了非常新的感受,同时也让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博物馆的时候,可以不再是冷冰冰看一些文物,它让展览有了更多的温度。
记者: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今年高潮迭起,有哪些剧目是值得期待?
市文旅局艺术处副处长 赵泰:主题演出是在4月到6月,集中在全市各大剧场上演200余场经典剧目,这些剧目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戏曲、话剧、儿童剧、曲艺等种类。通过策划一系列特色演出,绽放津派的一些文艺特点。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将在演出季期间,上演曹禺的三部曲之一的话剧《原野》,天津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也会带来经典的京剧,包括《韩玉娘》《白蛇传》《挑滑车》《宇宙锋》这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传统作品。在演出季期间也邀请了非常著名的戏曲戏剧名家,另外在精品剧目展演里还会有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一个经典喜剧《蛛网》,这个是悬疑和喜剧相结合,也是非常受大家欢迎的。
记者:第10届市民文化艺术节马上就要开始了,今年又推出了50余项群众文化活动,介绍一下今年和去年有什么新亮点?
市文旅局公共服务处处长 张恩铭:今年的市民文化艺术节在策划的时候注重突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涵养市民精神内涵,结合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还有基层文化广场这些公共文化服务,将策划推出像图书阅读、文化沙龙、艺术欣赏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二是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将组织像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2025年四季村晚、优秀文化社团精品节目展演等一系列的群众活动。三是突出彰显城市文化,今年将在市民文化艺术节当中,组织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优秀文化活动联动。四是将突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活动的策划当中要把文化活动融入旅游发展的工作当中,比如将在中国旅游日的宣传推介当中开展文化演出,同时像在蓟州的黄崖关长城组织开展一系列传统文化展示活动,让市民百姓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记者:市文旅局如何保质保量去完成这些任务?
市文旅局副局长 李茁:继续践行民心工程的宗旨,要惠及广大的人民群众,打造文化殿堂,剧场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艺术形式,也特别希望市民朋友能够走进去。另外市民文化艺术节,代表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风度,能够带给市民群众不一样的震撼。作为市文旅局,今年也将一如既往地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进一步细化活动的组织,同时要进一步提升活动的知晓度,扩大宣传范围,真正地让整个城市到处都洋溢着艺术和文化的气息。
来源:海河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