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墩屠杀有多惨烈?档案记载:日军刺刀挑起周岁婴儿抛入河中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8 04:02 1

摘要:1937 年的金秋,无锡城外的稻田翻涌着金黄的稻浪,探花墩的村民们沉浸在丰收的忙碌中。这座坐落于胶山之畔、毗邻安镇街的村庄,四百余口人守着六百多亩水田,日子安宁祥和。然而,胶山上的枫叶尚未红透,侵略者的暴行,便无情地碾碎了这份宁静。

1937 年的金秋,无锡城外的稻田翻涌着金黄的稻浪,探花墩的村民们沉浸在丰收的忙碌中。这座坐落于胶山之畔、毗邻安镇街的村庄,四百余口人守着六百多亩水田,日子安宁祥和。然而,胶山上的枫叶尚未红透,侵略者的暴行,便无情地碾碎了这份宁静。

11 月初,寒风携着刺鼻的硝烟味儿,悄然飘入村子。远处的锡虞公路上,枪炮声隐隐可闻。15 日午后,天际传来阵阵轰鸣,两架涂着侵略标志的飞机在安镇上空肆意盘旋。白米荡桥和万庄桥方向,浓烟滚滚,遮天蔽日。侵略者的飞行员甚至狂妄地在万庄桥上空释放两只红色气球,好似两团凝固的鲜血,悬于云层之下。安镇街陷入一片火海,商铺在火舌中挣扎,逃难的人群如潮水般涌上乡间小道。探花墩的老人们蹲在村口的石磨旁,满面愁容,叹息道:“这世道,怕是再难太平了。”

六天后的一个阴沉下午,胶山脚下的狗群突然狂吠不止。十几个端着刺刀的侵略者从东边的许更巷转了出来,刺刀上血迹斑斑。十五岁的倪永寿躲在草垛后,目睹大人们误以为这些头戴钢盔的侵略者是撤退的友军,纷纷向村口跑去。倪永寿心急如焚,匆忙向邻居借了件不合身的军装,跟在大人们身后去“迎接队伍”。刹那间,一声枪响打破了平静,跑在最前面的倪根南,眼睁睁看着少年胸前绽放出刺眼的血花,如同他家后院那朵最明艳的山茶花瞬间凋零。

刹那间,整个村庄沦为人间炼狱。37 岁的倪福宝躲在北虞巷的芦苇丛中,提心吊胆地熬过了三天三夜。最终,放心不下圈里猪崽的他,蹚着齐膝深的河水潜回村子。然而,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如刀绞——侵略者正在焚烧他家的粮仓。倪福宝转身拼命奔逃,突然,后背仿佛被一股巨大的力量狠狠击中,一阵钻心的剧痛袭来,他甚至清晰地听见自己头骨开裂的声音。在五里外的芦苇荡里,二十多个挤在船上的村民,被密集的子弹打成筛子,鲜血顺着船板缝隙汩汩流入河中,染红了整片水域。

最为惨烈的屠杀发生在倪裕根家。当倪裕根搀扶着年迈的父亲逃上鸡笼山时,家中七口人正躲在牛棚的稻草堆里瑟瑟发抖。侵略者将妇孺驱赶到河边,竟用刺刀挑起刚满周岁的婴儿,残忍地抛入河中。倪裕根的母亲和伯母被刺中腹部,无情地被扔进湍急的水流中,两位老人的白发在水面上漂浮了片刻,便永远消失了。五岁的小妹蓉仙在河滩上声嘶力竭地哭喊着寻找妈妈,侵略者却用枪托将她砸进浅水洼,看着小姑娘在水中苦苦挣扎了足足十分钟,直至没了气息。

大火整整燃烧了一夜。163 间木屋在熊熊烈焰中扭曲、坍塌,房梁砸落在谷仓上,扬起漫天金黄的稻壳。浦伯寿家三十亩稻田的收成瞬间化为冲天火柱,圈里的耕牛在哀嚎中被活活烤死。当幸存的村民们胆战心惊地回到村子时,焦黑的断墙上,倪大宝老两口被烧得面目全非的遗体还挂在那里,屋檐下的尸体保持着向外爬行的姿势,仿佛在诉说着最后的求生渴望。

劫后余生的倪云生在毕家坝头侥幸逃过一劫,回到村里,却只见祖屋已化作一片瓦砾。这位向来沉默寡言的老农,蹲在自家门槛的残骸上,紧紧地将七岁儿子留下的虎头鞋捂在胸口,泪水无声地滑落。村里能找到完整尸首的仅有二十一人,观音堂前的空地上,新垒起的坟包密密麻麻,如同雨后冒出的蘑菇。由于缺乏棺木,村民们只能用草席裹住尸体下葬,其中还有一位孕妇,人们在她隆起的腹部垫了一把稻草,以表最后的尊严。

安镇街的商贩送来半船霉米时,探花墩的幸存者们正在搭建茅草棚。倪祖元裹着祖母用生命换来的棉被,在临时窝棚里发着高烧,说着胡话。这个年仅五岁的孤儿,还不知道自己藏在米缸底下的木头手枪,早已被烧成了焦炭。胶山上的野柿子红了又落,来年开春,劫后重生的村民们在焦土上播下新种。然而,插秧的歌声里,始终萦绕着一丝难以消散的呜咽,诉说着那段无法忘却的血色记忆。

主要参考资料:

1.《江苏民政厅关于自治组织调查的训令及本县自治组织的调查表(无锡事 变损害状况)》,无锡市档案馆藏,档案号:ML1-1-830,1939年。

2.《敌人在锡八年罪行调查录》,江苏省无锡市档案馆藏,档案号ML1-4- 2443.

来源:史韵烽火台

相关推荐